三尺讲台 一片丹心
发布时间:2025-09-10 16:12 浏览量:3
金秋九月,我们迎来了第41个教师节。在这个尊师重教、致敬师恩的温暖时节,一系列丰富多彩的庆祝活动在全市展开:各区(县)隆重举行的表彰大会,为优秀教师送上掌声与荣誉,弘扬他们立德树人的崇高精神;温馨的中医健康关怀活动,为辛勤的园丁们送去一份体贴与守护,感谢他们常年默默的付出;莘莘学子们通过一句句真挚的留言、一瓶瓶清冽的矿泉水,表达对老师们日复一日教诲的深切感恩;作家笔下饱含深情的文字,则娓娓道出师生之间感人至深的故事,延续着师道传承的力量。
教师们以一片丹心孕育万千桃李,用知识照亮学子前路,用奉献诠释崇高职责。在这个属于教师的节日里,让我们共同营造全社会尊师重教的良好风尚,向每一位坚守讲台、播种希望的人民教师致以最诚挚的感谢与祝福:老师,您辛苦了,祝您节日快乐!
讲述
师生亦师徒,薪火永相传——乌鲁木齐两代教师的教育守望与接力
市第113中学教师席蕊(左)与宋婧玥一起讨论工作。(记者王煜摄)
新疆网讯(记者王煜 张梦婷)校园里,有的学生深受恩师影响,长大后投身教育事业,延续师生间深厚的情谊;有的学校则通过“传帮带”,让资深教师将经验与初心倾囊相授,助力新一代教师稳步成长。
一代代教育工作者以爱为纽带、以责任为基石,让教育的薪火在一方讲台间熠熠生辉。
师生缘——长大后我就成了你
“长大后我就成了你,才知道那间教室,放飞的是希望,守巢的总是你……”一首老歌,唱出了无数师生之间的传承与守望。
“我是因为丁老师,才决定当老师的。”9月8日,在市第42小学的办公室,青年教师史梦洁注视着身旁批改作业的丁梅,轻声说道。
从2002年成为丁梅的学生,到2018年回到母校执教,再到结成师徒、共同耕耘,这段情谊仍在同一个校园里续写温暖。
2002年,大学毕业的丁梅进入市第42小学,担任史梦洁所在班级的班主任。在史梦洁的记忆中,丁老师不仅课上得好,对孩子们也关怀备至。“那时候我最骄傲的就是能做她的小助手,帮忙收作业、管纪律。”
最让史梦洁难忘的,是一场“磁带风波”。六一儿童节前夕,她不慎将舞蹈伴奏磁带洗掉了。“我当时挺害怕,以为要挨批评。”可丁梅却温柔地安慰她:“没关系,我们再买一盘。”这份宽容如一颗种子,在她心中生根发芽——“我也要成为像丁老师那样的老师。”
2018年,史梦洁大学毕业,如愿考入母校任教。更让她惊喜的是,学校安排丁梅做她的“师父”。昔日的恩师,成了如今的引路人。
从课堂教学到班级管理,从课题研究到比赛指导,丁梅毫无保留。“我刚工作时连电脑录课都不会,她就手把手地教我。”史梦洁回忆,有一次为准备公开课,丁梅陪她反复磨课到深夜,连手势和语气都细心推敲。“她总告诉我,教育不是灌输,是走进孩子心里。”
在丁梅看来,史梦洁认真、负责、肯钻研。“她处理学生冲突时不急不躁,事后还主动复盘请教。这样的态度,让史梦洁进步特别快。”如今,史梦洁已成长为青年骨干教师,所带班级班风正、学风浓,多次获得学校表扬,但她始终铭记老师的教诲:“教育不仅要传递知识,更要用爱温暖心灵。”
从师生到同事,她们用“我成了你”诠释了教育最动人的模样。
青蓝契——以心传灯照亮讲台
开学季的市第113中学,洋溢着青春与活力。看着新入职“00后”教师青涩而真挚的面庞,二年级(3)班语文教师兼班主任宋婧玥仿佛看到了八年前的自己。初登讲台的紧张与期待,她至今记忆犹新。
“第一次上公开课,我在心里默念了无数遍台词,可一站上台,大脑还是一片空白。”宋婧玥说,是“青蓝工程”帮她度过了最初的迷茫。
作为学校的优良传统,“青蓝工程”通过“师徒结对”的方式,为每位新教师匹配经验丰富的指导老师。宋婧玥的师父,正是教龄24年的席蕊老师。
“那时我试讲了7次,席老师就听了7次。”宋婧玥回忆,席蕊从不泛泛而谈,而是从课堂环节、互动技巧到板书设计,一一给予细致建议,帮助她逐步建立自信。
除了教学,班级管理、家校沟通等实际问题也常在师徒交流中得到化解。“师父常提醒我,遇到问题先别急,倾听和理解才是关键。”在席蕊的陪伴下,宋婧玥逐渐从青涩走向从容。
更让宋婧玥欣慰的是,毕业后步入初中的学生仍会在教师节回校看望她,送上手写的贺卡。“这份幸福感,离不开师父当年的指引,也让我更理解‘传帮带’的意义——它不仅是经验的传递,更是初心的延续。”
在乌鲁木齐的许多校园里,这样的“青蓝故事”仍在不断上演。从师父到徒弟,一代代教师以爱为桥、以心传灯,让教育的美好初心在岁月中熠熠生辉,也为每一个开学季注入温暖而坚定的力量。
关爱
谢师恩 送健康
新疆网讯(记者娜扎开提·柯尤木)在第41个教师节与第19个“全民健康生活方式宣传月”来临之际,市第一人民医院(乌鲁木齐儿童医院)分院于9月9日下午举办“政协牵缘,杏护园丁幼芽——中医健康关怀活动暨全民健康生活方式宣传月特别活动”,为辛勤耕耘的教师们献上了一份特殊的健康礼物。
当日17时30分,乌鲁木齐市第一人民医院铁路局院区住院部一楼大厅内弥漫着淡淡药香。教师们陆续前来,体验推拿、耳穴压豆、葫芦灸等中医特色疗法,聆听健康讲座。活动还设置了“三减三健”趣味科普展板、免费宫颈癌筛查服务,以及来自中医科、营养科、儿科、妇科等十余个学科专家的面对面健康指导。
市第一人民医院党委书记李树林说,医院以健康宣传月与教师节为契机,依托专业医疗资源和中医“治未病”理念,助力教师缓解职业相关疾病,提升健康素养。据悉,本次活动是该院“文化夜市”健康惠民系列活动的第19场,也是本年度的收官之作。
市第九中学副校长任新红说:“今天的讲座和体验让我更加关注自身健康,学到了实用的健康知识。今后我将把健康生活方式融入日常行为,并在学校积极推广‘健康中国’的教育理念。”
天山区 鲜活事例散发沁人芬芳
9月9日,在天山区第41个教师节庆祝大会上,优秀教师获颁荣誉证书。(记者米热扎提·木塔力甫摄)
新疆网讯(记者王丽娜)从教33年的陈妍枫,是市第二小学的一名美术教师。当她站在舞台上分享从教心得时,一段来自两代人的致谢感言,引起了现场众多教育工作者的共鸣。
9月9日,天山区召开庆祝第41个教师节大会,隆重表彰优秀教师、模范班主任、教育工作者共300人,进一步弘扬尊师重教的良好氛围,激发广大教师的职业荣誉感。
“在我的学生当中,有母子两代人都是我的学生,感觉非常自豪,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继续做好青年教师的传帮带工作。”陈妍枫说。
大会上,一个个鲜活的教育事例如同绽放的花朵,散发着沁人心脾的芬芳。除陈妍枫老师外,还有许多获奖教师用坚守与热爱书写着属于自己的教育篇章。来自乌拉泊村小学的教师叶尔哈力·依力亚斯也站在了领奖台上,从教11年的他说:“这是我首次获得这样的荣誉,对我来说是鼓励也是动力,我将在集团化办学的教育发展中,〕向优秀教师多学习、多交流,为孩子们提供更多、更丰富的课堂知识。”
天山区教育局党组书记闫彦说,优质的教育来自优质的教师,优质的教师需要多方位的成长,我们希望通过优质教师的流动,促进优质教育均衡发展,为群众提供家门口的好学校,惠及更多的群众和孩子。
沙依巴克区 以榜样致敬奉献
9月8日,在自治区文化馆,沙依巴克区教育系统工作人员庄严宣誓,以饱满的精神状态表达对教育事业的忠诚与担当。(记者迪丽娜尔·加力肯摄)
新疆网讯(记者盖煜)9月8日早上,市第41中学高中物理教师孔小宁仔细熨烫好白衬衣和黑西裤,在胸前佩戴上那枚象征荣誉的校徽,准备前往自治区文化馆参加沙依巴克区教育系统庆祝第41个教师节大会。从教19年的他,因独特的教学方法和充满爱心的教育理念,被评为2025年沙依巴克区优秀教师。
当日,沙依巴克区共对10个先进集体、45名优秀教育工作者、52名优秀教师进行表彰,以激励广大教师争做“大先生”,为强国建设培育更多栋梁之材。
“这个荣誉是对我工作的肯定,也是对我更好开展教育教学工作的激励。接下来,我要做好一名引路人、燃灯者,努力用知识和品格改变个体命运。”孔小宁说。
市第14小学党支部副书记、校长李华被评为2025年沙依巴克区优秀教育工作者。今年9月之前,在市第89小学任党支部书记的她,带领学校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积极探索“五育并举,融合育人”的育人途径,开展了一系列活动,突出德育实效、提升智育水平、强化体育锻炼、增强美育熏陶、加强劳动教育,营造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的良好氛围。
此次受到表彰的2025年沙依巴克区教育系统先进集体代表——市第22小学,同样有着令人瞩目的成绩。该校始建于1953年,是沙依巴克区唯一一所区属示范性小学,也是首批自治区党建示范校。2022年,学校成立了市第22小学教育集团,采用“一校多址”和“委托式管理”办学模式,将教学理念拓展至四所学校。
沙依巴克区教育局党组成员、副局长任艳说,此次表彰先进集体和个人,就是要以榜样致敬奉献,激励广大教师不断提升自己,为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水磨沟区 发布教育改革新举措
9月9日,在天山明月城·丝路有戏剧场举行的水磨沟区庆祝第41个教师节活动现场,市第64小学的同学们表演舞蹈《快乐向未来》。(记者雷婷摄)
新疆网讯(记者王磊)9月9日,水磨沟区庆祝第41个教师节活动在天山明月城·丝路有戏剧场举行。全区优秀教师代表、学生代表、家长代表及关心教育事业的企业界代表300余人欢聚一堂,共庆佳节、共话教育、共展未来。
市第64小学带来的开场舞蹈《快乐向未来》拉开了活动序幕。小演员们身着鲜艳的演出服,用灵动的舞姿表达对教师的感恩之情,展现了新时代少年的朝气蓬勃。
活动中,水磨沟区对37名“最美教师”进行了表彰,他们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用实际行动诠释了教育家精神的深刻内涵。
作为“最美教师”代表,市第31中学教师张薛玮分享了自己扎根讲台、潜心育人的教育故事。“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选择做教师就是选择了责任与奉献。”张薛玮说,“每当我看到孩子们渴望知识的眼神,看到他们在成长道路上取得的每一个进步,我都深感自豪。这份职业给予我的幸福感和成就感无法替代。”
当天,水磨沟区宣布了一系列教育改革新举措,宣读了《关于成立“水磨教育”名班主任工作室的决定》《水磨沟区教育系统2024-2025学年获得国家和自治区级荣誉的学校名单》《水磨沟区中小学校长职级制改革试点学校受聘校长名单》。
水磨沟区教育局党委书记杨昌盛说,近年来,水磨沟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深入实施青少年“筑基”工程,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不断深化教育改革,引进优质教育资源,新改扩建多所学校,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教育质量稳步提升,建设一支政治素质过硬、业务能力精湛、育人水平高超的高素质教师队伍,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提供坚强保障。
高新区(新市区) 优秀教师分享育人故事
9月8日晚,在高新区(新市区)庆祝第41个教师节活动中,优秀教师们上台分享育人故事。(记者牟敏摄)
新疆网讯(记者牟敏)9月8日晚,高新区(新市区)举办庆祝第41个教师节活动,通过优秀教师分享育人故事、师生文艺展演等丰富形式,与教育工作者共庆节日。
现场,来自高新区(新市区)教育系统的代表们走上舞台,分享育人路上的感动与思考,共话教育发展。
自治区“天山英才”、市第135中学党支部书记刘文清作为骨干教师代表,结合推动课程创新、强化团队建设的实践,深情讲述了对教育使命的理解。自治区银龄讲学专家、市第54中学执行校长李志贵也动情道出了他所坚守的初心,就是用对教育的赤诚为区域教育高质量发展添砖加瓦。
“作为部队转业到教育战线的一名教师,部队生涯锤炼出的坚韧意志和责任担当,是我教育路上的‘精神铠甲’。”市第77中学初中数学教师、特级教师郭莉感慨,她将把部队的团队精神、执行力融入课堂教学与班级管理,用爱与责任守护每一个孩子的成长。
全国优秀少先队辅导员来育琦则代表青年教育人表态:“前辈们的坚守让我深受触动,我将以他们为榜样,践行教育家精神,在育人岗位上勇挑重担、快速成长。”
台下,市第80小学教育集团校长林玉灵目光坚定,“作为集团化办学的亲历者与推动者,我们将进一步深化成员校间的教研协同与资源共享,实现优质教育资源的共建共享,让更多家庭享受到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
高新区(新市区)教育局党组书记雷友凤说,高新区(新市区)将持续以教育家精神为引领,深化教育综合改革,厚植“学在高新”品牌内涵,让每一位教师都能在育人沃土上绽放光彩,让每一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