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排世锦赛第9名引反思:战术滞后待革新,朱婷回归成焦点

发布时间:2025-09-09 08:47  浏览量:2

“第9名?

输给法国?

”昨晚刷到结果,手机差点掉地上。

巴黎凌晨三点,朋友圈一片哀嚎,有人直接甩表情包:女排也学会国足剧本了?

真不怪大家破防。

法国女排世界排名二十开外,上一次赢中国还是上世纪。

可这回,人家接应一个后二直线钉地板,我们后排像刚睡醒,连滚带爬把球垫飞。

比分定格在12:15,镜头扫过龚翔宇,她喘得肩膀都在抖,那一刻谁都明白:老办法,彻底失灵了。

问题其实不新鲜。

国际强队清一色“双主攻+暴力接应”,进攻像机关枪。

我们还在用陈忠和时代的“保障型接应”,让龚翔宇又接一传又打调整攻,活生生把跑车当拖拉机开。

数据更扎心:她本届进攻成功率38%,对面法国接应52%,差出一个银河系。

教练组不是没试过改。

蔡斌练过吴梦洁打接应,赵勇把王艺竹推到二号位,可一传立刻崩,像多米诺骨牌。

说到底,国内青训压根没培养出“不接一传只管砸”的苗子。

巧妇难为无米炊,何况手里还是二十年前的菜谱。

朱婷呢?

发布会现场,她把河南女排的纪念球抛向看台,小朋友尖叫。

记者追问“还回不回国家队”,她笑了笑,指了指自己缠着肌贴的右肩:“先让它听话。

”没否认,也没承诺,留足想象空间。

有人骂她躲闪,我倒觉得这才是职业球员——把话说死容易,真上场跑不动才尴尬。

排协的动作比想象快。

内部评估报告已经传到各地方队,关键词两个:强攻接应、数据化选材。

翻译成人话:以后二队比赛,谁砸得狠谁上位,别再看谁垫传稳。

明年联赛据说要给接应位置单设“进攻奖金”,砸一个球多五百,简单粗暴,但可能真管用。

至于球迷,别急着把希望全押在朱婷身上。

她再强,也带不动一条老化的流水线。

真正该盯的是2026年U21集训名单,据说有个山东小姑娘,身高1米97,扣球高度3米25,视频里专砸后三,球像炮弹。

要是她能跳过地方队人情关,直接进国家队,才算看到点新火苗。

输球那晚,解说哽咽:“女排精神不是遮羞布。

”话难听,却实在。

精神救不了战术落后,就像情怀填不饱肚子。

下次再输,别只骂教练下课,问问青训营里,还有多少孩子在做“暴力接应”的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