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岁朱婷走马上任!谈回归国家队引热议,新华社点评一针见血
发布时间:2025-09-06 03:49 浏览量:4
“朱婷到底还打不打?
”
发布会现场,有人把这个问题直接抛给她。31岁的她,笑了笑,没给日子,只说一句:“康复从手术那天开始,一直跟到退役。
”一句话,把球迷的心又吊回半空。
吊着的滋味不好受。
刚过去的女排世锦赛,中国队在16强被法国掀翻,主攻线像断电的灯泡,怎么拍都不亮。
吴梦洁、庄宇珊冲劲够,可关键分就是没人敢像当年朱婷那样,一锤定音。
新华社的点评更直白:强攻不力,经验欠缺,缺的就是那个能一巴掌把比赛拍死的人。
可那个人现在不在国家队名单里。
原因不复杂——身体。
手腕手术后,她的康复像一条看不到头的隧道,国家队教练组不敢赌,朱婷自己也不敢硬上。
于是,她先接下河南省城市联赛形象大使的聘书,把精力掰成两半:一半继续跟康复师较劲,一半去给小球员发T恤、签名、讲动作。
现场有孩子问她:“姐姐,你什么时候回来?
”她摸摸对方的头,没回答,只把签名写在了排球上,字很大:等你进国家队。
有人说她这是在“半退役”。
我倒觉得更像“慢启动”。
意大利联赛刚结束,她就飞回郑州,没倒时差,直接钻进力量房。
发布会那天,她穿一件宽松卫衣,袖口卷了三道,还是遮不住手腕上那条疤。
拍照环节,摄影师喊“看镜头”,她却下意识把左手往身后藏。
那一下,比任何官方说辞都真实:她还在疼,也还在忍。
球迷在社交平台刷屏:2026,等你。
刷得再多,决定权还是在她的骨头和韧带上。
竞技体育的残酷就在这儿,不给你“情怀加分”。
不过,换个角度想,朱婷现在做的事,也许比单纯回来扣球更有长远味。
她把聚光灯拉到基层联赛,让一群原本只能在抖音刷到国家队的小孩,第一次摸到真正的冠军用球。
有个细节我印象很深:发布会结束,工作人员收工,她一个人留在场边,把散落在地上的排球挨个捡回筐里,弯腰的时候,左手还是不敢太使劲,动作慢,但没落下一个。
所以,别急。
她没给时间表,却也从来没说“再见”。
康复是一条长路,她正一步一步量着走。
等她哪天觉得手腕能发上力,自然会站到网前,还是那副熟悉的表情:眼睛一眯,杀气就来。
至于现在,就让那些小孩先学会她的扣球动作,再学会她的耐心。
你觉得,她还能回到巅峰吗?
或者,你觉得中国女排没她,还能走多远?
评论区说说,不吵,就想听听真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