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五保户”那些你不知道的事

发布时间:2025-09-08 19:10  浏览量:4

原创 陇上南隅人 南隅小记 甘肃

“你连虎成谁把我的钱取过了?”五保户追到活动室门口喝声质问我。

“卡你个家拿着尼我们谁能取!”

“看胆子大啦,把我网还一关!电话卡给我也一停过

……”

隔三差五满世界追着找人的是下罗堡子的五保户“中杨”(由于村里还有年龄比他大的五保户所以就这样称呼了,五保户也被称为特困供养户),村里没有人会刻意回避谁,对他也一样包容。“中杨”父母去世早一个人居住着整个小院,患有先天聋哑加上精神方面残疾,脾气倔却精通各种实用小技能,我很欣慰的是他真的识字,经常在和煦的阳光下慵懒地阅读,偶尔写写“小纸条”捂在贴身口袋里随时准备控诉我们。

和大多数男同胞一样,他喜欢在手机里遨游世界同时也不喜欢干家务!比起其他人我对他有足够耐心,因为躲得了初一躲不过十五,在村里找不到我他就会到单位院里蹲守,别人问其原委,他总是喝声支吾,见过三五次的人听不懂他说的啥只觉得情绪激动似有大事,他也听不太清楚别人对他说的话语,一旦你解释的内容过于繁多他还显得极不耐烦,到这让你顿觉像极了那个谁家的女主人,他十分执拗认准的人和事必须对账。老文书总说“你还是有耐心、脾气好,之前的年轻人都嫌他吵,嫌他麻烦尼!连个狗头蜂一样嗡嗡嗡滴。”

那是五月温暖的一天,他在屋檐下自己的专属座位专注的阅读,带着复古框的老花镜,太投入以至于没有听见我们一行人推开他家门板的吱呀声,他的小花狗被我们多次叨扰给了个白眼也未发声,我们站在他不远处静静看着他,直到他突然抬头吓得一激灵,回过神竟显露出一丝羞涩。走近他睡觉的床铺,床单又换回了那条陈年旧床单,他说干净着呢才用了半年,我们又一次无奈地给他换回了新床单,亲眼看着他将古董床单泡在了洗衣盆里揉搓。随行的妇女主任说有一次他们一行人过来帮忙收拾时,以为没人谁知推开门发现这货竟然赤裸裸的睡着,吓得他们连喊带叫跑出了院落,至今心有余悸。

打开他另一座平顶房里的储物柜满满当当放的全是这些年发放得各种用品,像极了囤货的专卖店,好些床上用品和衣物都没有开封,他支支吾吾推搡我们出门,伴随着他掀起帽子抠后脑勺的招牌动作。

六年间随检多次前去他家走访入户,虽然环境卫生差点,但是只要有女同志一并前往他绝对是腼腆的,咿咿呀呀的羞涩中竟还带着一丝温柔,慌忙的收拾各种乱摆的零散物件,每次大家都是忐忑前去合不拢嘴笑着走出他家门槛。后来的日子里随着他的院墙被重砌、整村项目建设实施、社工管护服务等等一系列举措他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后来也才发现他所谓的神秘“诉状”也仅是我送给他的那本治国理政第四卷中的内容摘要,虽然他识字但是写的歪七扭八并且掐头去尾,于是被蒙上了神秘色彩!

前两天又因为特困金发放不及时找到我,特意带他去调了流水清单才勉强说清楚这档子事。不止他一个五保户如此,络绎不绝的电话咨询、面面相觑的无端指责确实有些让人不耐烦,重复解释一件事情多遍不禁让我忆起十年前站在好几个班的讲台重复相同的授课内容一样单调,由于五保金的发放时间和周期的变化让解释有种深深地无力感。偶尔也能在路边偶遇他这位风驰电掣的“鬼火少年”,咧着嘴呲着大黄牙非要载我骑摩托兜风一圈,我打实不敢乘!那一刻恰似女同事嘴里常常嘟囔的那句口头禅“不招人烦的时候其实看着也挺顺眼的!”

“你看那老倒畜还把我骂着说是听不懂人话的畜生,年似个把我康子上捣了两拳,那年轻时候做哈贼滴,劲大滴很……”慷慨激愤、不停吐槽的是村里五保户老杨,络腮胡子、红军帽、见人就带憨笑,这是大多数人对五保户老杨的第一印像,他总是被数落原因总是他先招惹人,他像个调皮的少年总闲不下来,不是找事就是在找事的路上!

年轻时也是村里有面子有里子的人,一辈子一直未婚累计找过很多个“伴儿”,直到前两天70多岁的他依旧忙着在找老伴儿,为数不多沾亲带故的人也不怎么搭理他,邋遢是我对他的首肯,毕竟我对他不能说非常了解也已经比较了解了,他是我之前小记里提及过的“五保户老杨”,也算我日常生活中的又一个老演员了!叛逆、邋遢、喋喋不休是我对他能想到的形容词,除了隔三差五那个隔二差四来闹腾的便是他,我有时打趣问他为什么和“中杨”不一起来我给你一并想法设法解决,他说彼此不顺眼不愿同往,一个一个解决问题能让我松轻松太多,说实话其实大多他提及的问题我都解决不清楚,毕竟很多事情由不得我。后来经过老杨本人应允他被送至镇区养老院居住,那里提供服务比较完善,对于孤寡老人来说的确是一个好去处。

老杨和中杨是我日常工作里的老演员,其他的16个五保户倒是不怎么过度寻找我的踪迹,久而久之习惯了他们的叨扰,反而那是一种另类的惬意放松,毕竟他们只是村里缺少陪伴的众多个体之一,反复的找事循迹也只是为了刷存在感让人在意罢了,也许在他们眼里我们其他人都是些另类的怪人!也许他们更害怕的是被遗忘!多一些包容就会适应很多,以至于每过不久都要忍不住去看望一下他们各自生活的好吗。可能直到每个个体逝去生命,变成一抔黄土,随着时间更迭,存在过得痕迹也将被抹去,比起孤独更可怕的是被遗忘。在各种琐事的应对、急难事的处置中我们在慢慢提升钝感力,虽然进步很渺小但是趋势很良好。多一些包容和耐心让诸多力量汇聚,为村庄长远发展提供稳定的社会基础。

村子里看似周而复始一成不变,其实每天都在发生着着微妙的变化,细微的季节差异、微妙的情绪波动、剧烈的温度变化、渐进的制度调整、焕然一新的村域面貌,这里的一切都在悄然变好,正在推进乡村振兴和城镇化的道路上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