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丽杰:二十五载坚守 诠释教育初心
发布时间:2025-09-08 09:34 浏览量:2
在宁县早胜第二小学的校园里,有一位教师,她始终以“用心教书、用爱育人”为座右铭,在教学、管理、教研与传承中默默耕耘,用二十五年光阴书写着对乡村教育的热爱与忠诚,她就是高级教师——冯丽杰。
从教二十五年,冯丽杰始终坚守在教育第一线,担任语文教学及班主任工作。她坚信,教育不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思维的启迪,这也成为了她教学实践的真实写照。在她的课堂上,语文从来不是枯燥的文本和机械的记忆,而是一场场充满思维火花与情感共鸣的旅程。
“我始终觉得,语文不只是教孩子们认字,读书,写作文,它更是在孩子们心里种下一颗种子——一颗感受美的种子、一颗理解爱的种子、一颗能够用准确的语言去表达自己的种子。所以我总是想方设法让课堂和生活紧密相连,因为语文的根就扎在生活的土壤里。”冯丽杰这样告诉记者。
她善于创新教学方式,用贴近生活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讲授《梅花》时,她通过问题引导、生动的动画、有感情的诵读让孩子们体会诗歌的意境和梅花不畏严寒的精神。多年来,她所带班级语文成绩始终名列前茅,她也因此荣获“甘肃省农村骨干教师”称号,用实际行动印证了“创新让教学更有力量”。
学生李玥尔说:“我很喜欢我们冯老师,因为平时在课堂上,她会把我们不会写或者不认识的字分解成多个我们会写、会认的字,或者讲一个汉字故事,这样我们就知道怎么写或者读了,我最爱上的课就是语文课。”
作为班主任,冯丽杰始终秉持“教育是心与心的共鸣”这一理念。她以爱为教育的底色,尊重每一个孩子的独特性,耐心倾听他们的心声,用欣赏的目光放大他们的闪光点,成为学生口中亲切的“大朋友”。
面对班级中超过60%的留守儿童,她倾注了更多心血。她为每个孩子建立“成长档案”,细致记录他们的家庭情况、性格特点和点滴进步,用一句句鼓励、一次次辅导填补他们情感上的缺失。她在班里推行“班级调解员”制度,开展“21天好习惯养成”挑战,设立“班级小岗位”竞聘机制,营造出包容、有序、充满归属感的集体氛围。她所带的班级多次被评为“模范班集体”,她个人也两次荣获“县级模范班主任”称号。
“冯老师特别关心我们,遇到我们不会的字,她总会耐心讲解,我最喜欢我们的班主任老师。”学生付梦洁说道。
“一个人可以走得很快,但一群人才能走得更远。”作为拥有十五年经验的教研组长,冯丽杰高度重视“传帮带”工作。近五年来,她主动与八名青年教师结对,从备课上课到班级管理,从教学细节到创新设计,她都倾囊相授,毫无保留。
同事王瑞评价说:“冯老师在我们心中,一直是标杆和楷模。在办公室里,她总是最早到、最晚走的那一个,案头总是堆满了精心批改的作业和细致备课的教案;在教室里,她总能以最生动的语言、最巧妙的设计,将知识的甘霖洒向每一个孩子的心田;冯老师作为我校语文教研组长经常组织教学研讨活动,她从不吝啬分享自己的经验和心得,总是热情地指导我们年轻教师,是我们专业成长道路上的‘引路人’”。青年教师的评价,便是对她最好的认可。
二十五载春秋,青丝渐染霜华,不变的是冯丽杰对教育事业的赤子之心。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她只是在日复一日的平凡岗位上,用新理念点亮乡村课堂,用爱心温暖稚嫩心灵,用责任引领团队前行。
“未来我还会继续学习新的教育理念,探索更有效的教学方法,让更多的孩子爱上语文,享受语文学习的快乐。”冯丽杰坚定地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