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今天!9月6日凌晨,女排传来张籽萱、吴梦洁、朱婷新消息
发布时间:2025-09-06 08:02 浏览量:3
2025年女排世锦赛于近日落幕,中国女排最终以第9名的成绩收官。这一成绩虽未达预期,却让球队新老交替阶段的阵容调整问题更受关注——16岁二传手张籽萱的“破格成长”、23岁主攻手吴梦洁的“差距反思”、边攻手董禹含的“高光与短板”,三位年轻选手的表现既藏着潜力,也显露出待补的短板,她们的成长轨迹,正与中国女排重塑竞争力的进程深度绑定。
16岁的张籽萱是本届世锦赛最受热议的“新人黑马”。在此之前,她从未登上过国内女排联赛的赛场,却在主帅赵勇的战术体系中完成“青年队→国家二队→国家队主力二传”的三连跳。据2025年WTT世界女排联赛官方技术报告显示,她曾在对阵巴西、荷兰的关键场次中连续三场获评“最佳二传”,尤其是对阵巴西队时,传球到位率达82%,多次精准输送快攻,帮助球队打破对手的拦网布局。不过,世锦赛落幕後,队员需回归省队备战全运会,而张籽萱所属的江苏女排,目前已有刁琳宇(现役国手)、孙燕(联赛主力)两位成熟二传。从江苏队梯队建设逻辑来看,她大概率需先回到青年队赛事打磨——对此,不少业内教练建议,可将其纳入“国青队+省队”双线培养计划,通过U20国际赛事、国内青年联赛等“以赛代练”,让她逐步适应高强度对抗中的节奏把控。
主攻手吴梦洁曾因身高1米92、扣球力量突出,被部分球迷冠以“小朱婷”的标签,但本届世锦赛的表现,让她与同年龄段朱婷的差距客观显现。据国际排联(FIVB)发布的世锦赛技术统计,23岁的吴梦洁在本届赛事中首发3场,进攻效率最高仅38%(对阵法国队一役),关键分处理成功率42%,且尚未有任何大赛“最佳主攻”或MVP荣誉入账。反观朱婷23岁时(2016年),已斩获里约奥运会冠军、世界杯冠军,且两次当选赛事MVP,即便如今31岁,仍能在欧冠赛场保持45%以上的进攻效率。对吴梦洁而言,差距不仅在“成绩”,更在“细节”——教练组赛后复盘提到,她的核心力量不足导致扣球线路单一,面对高拦网时容易被限制;赛场心态也需加强,对阵弱旅时敢打敢拼,遇强则容易紧张失误。未来若能针对性补强这些短板,才有机会真正接过“主攻线接力棒”。
边攻手董禹含则在本届世锦赛上迎来个人“高光时刻”。身高1米90的她,在网前的拦网与进攻优势格外明显:对阵意大利队一役,她独得19分,其中8分来自扣球、3分来自拦网,更在决胜局关键时刻,连续拦住埃格努的两次强力扣杀——当时埃格努扣球时速达92公里,董禹含凭借精准的预判与快速起跳,将球成功拦回,瞬间点燃现场观众热情。此外,她的发力跳发时速稳定在85公里左右,能有效破坏对手的一传节奏。不过,短板也同样突出:FIVB数据显示,她的一传到位率仅56%,低于球队平均的65%,且防守起球成功率不足40%,面对对手的轻吊、打手出界时反应较慢。值得关注的是,原本占据边攻主力位置的庄宇珊,本届世锦赛因肩伤复发状态波动,这为董禹含提供了更多上场机会。若能在接下来的训练中提升一传稳定性与防守意识,她有望成为中国女排边攻线的“双能选手”。
从球队整体来看,中国女排正处于“新老交替攻坚期”:丁霞、袁心玥等老将状态下滑,年轻队员虽有潜力却经验不足,世锦赛第9名的成绩,正是这一阶段的客观写照。接下来,随着全运会(10月开赛)与明年世界女排联赛的临近,教练组面临的核心课题是“平衡”——既要给张籽萱、董禹含等新人更多实战机会,又要保障成绩以维持球队信心;既要帮吴梦洁等“潜力股”补足短板,又要避免过度施压导致心态失衡。
对三位年轻选手而言,当下的“挑战”恰是未来的“机遇”:张籽萱的“年轻”是资本,有足够时间打磨技术;吴梦洁的“差距认知”是动力,能明确提升方向;董禹含的“高光体验”是信心,可转化为持续进步的底气。而中国女排的重塑,从来不是“一人之力”,而是一群人的“接力奔跑”——这些年轻选手在挑战中突破、在磨砺中成长的态度,正是女排精神的延续。期待未来赛场,她们能带着今日的反思与努力,逐步成长为球队的中坚力量,助力中国女排重回世界强队行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