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遗留!女排五大主力皆郎平时代,转型迟缓,低谷比预期更长!
发布时间:2025-09-04 22:00 浏览量:6
中国女排的一举一动,总能牵动无数国人的心。而这一次,带来的不是振奋,而是一种“细思极恐”的清醒——当我们仔细审视这支刚刚经历失利的队伍,会发现一个惊人的事实:核心框架,竟然还是郎平时代留下的“遗产”。
队伍结束了世锦赛任务已然回国,但止步16强的成绩,像一根刺扎在许多人心里。主教练赵勇将其总结为“成长付出的代价”,但真正翻开阵容名单,代价的背后,是整整一个时代的身影仍在苦苦支撑。
目前这支中国女排,真正在场上拼杀的核心主力,其实只有八个人。而其中五人——李盈莹、王媛媛、龚翔宇、王梦洁、高意,全部都是在郎平执教时期被选拔、培养并委以重任的球员。
这五位中,龚翔宇和王梦洁是“里约周期”的代表。2016年,年仅19岁的龚翔宇便以黑马之姿闪耀里约奥运,一战成名;王梦洁虽错过里约,但也是郎导一手栽培,2015年就已成为世界冠军成员。而李盈莹、王媛媛和高意,则是“东京周期”郎导为未来布下的重要棋子,被寄予厚望。
换句话说,从2016到2024,八年时间过去了,中国女排最可信赖的人,竟然还是郎平留下的“老底”。这本身就是一个强烈的信号:不是我们过去做得太好,而是之后的人才培养,出现了令人担忧的断档。
更残酷的现实是,这套核心阵容的年龄和伤病已不容忽视。龚翔宇征战三届奥运会,已是队内“元老”;王梦洁、王媛媛、李盈莹也历经两届奥运洗礼,身体和状态巅峰期还能维持多久?而在她们身后,接应、副攻、自由人位置,我们几乎找不出水平接近、可堪大用的替补。
这就是为什么说中国女排的“低谷期,比所有人想象的还要长”。问题的严重性不仅仅在于一次世锦赛的失利,而在于未来可见的两三年内,我们可能都不得不继续依赖这套逐渐老去的阵容,眼睁睁看着她们独自面对一个更强的世界。
因为世界女排的格局,早已不是从前。欧洲力量正在全面崛起。以前我们认为的一流强队只有意大利、塞尔维亚,但现在土耳其、波兰已强势跻身第一集团,不仅球星突出,整体打法男性化、攻势凌厉。就连荷兰、德国、法国,甚至斯洛文尼亚这些以往的二三线队伍,都通过科学的联赛体系和身体训练脱胎换骨,实力不容小觑。
对手在飞速进步,而我们却在为“吃老本”而挣扎。中国女排并非没有新人,万梓玥、杨舒茗等小将也入选了本次名单,但关键战役中几乎得不到信任和上场机会。这背后折射的,是整个培养选拔体系和大赛用人思路的保守与犹豫。
郎平指导留下的,是一笔辉煌的财富,但也是一面清晰的镜子,照出了我们其后数年在后备力量培养上的欠缺。一支伟大的球队之所以能长青,不在于某一代球员多么强大,而在于人才梯队能否如活水般源源不断。
洛杉矶奥运周期才刚刚开始,这次世锦赛的失利,或许是一记来得正是时候的警钟。它用最直接的方式告诉我们:依靠旧时代的船,已经无法驶向新海域的未来。中国女排的重建之路,需要更大的勇气、更清晰的规划和更坚定的换血决心。
时间,已经不站在我们这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