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三大阅兵上的鹰击19,进气道为何被罩起来了?实在是迫不得已
发布时间:2025-09-04 10:39 浏览量:3
93阅兵期间解放军海军展示了4种新型反舰导弹,其中有三种高超音速型号和一种接近于高超音速型号。前三者分别是鹰击19、鹰击17和鹰击20,后者是鹰击15。可能因为受阅装备数量太多了,因此上述每种导弹只用4辆卡车运载并排前行。
【鹰击15和鹰击19同框】
在鹰击15后面的就是鹰击19,虽然一前一后却代表了两个不同时代的产物。
鹰击15采用亚音速燃烧固体冲压发动机,而鹰击19则采用了超音速燃烧发动机。因为两个型号紧紧挨在一起,所以我们能够进行一场有趣的比较。作为冲压发动机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鹰击15的4个进气道清晰可见。鹰击19的进气道却被一个黑色的罩子保护起来了,让人们无法看到它采用了什么构型。
在鹰击19之前,最著名的吸气式高超音速飞行器就是美国空军的X51A。这个型号与鹰击19的大体架构类似,用固体火箭发动机推进到5倍音速以上,然后点燃超燃冲压发动机实施续航飞行。区别在于,X51A用B52轰炸机携带发射。鹰击19需要从战舰上起飞,因此后者的固体助推火箭要粗大得多,然而这并不是问题的关键。
【被保护起来的进气道】
X51A所采用的进气道与鹰击15类似,是是一个斜切的矩形,下唇口非常锋利地向前伸出。然而我们需要知道,X51A一共只进行了4次试飞。前三次全都失败,第4次号称取得了成功,但是没有发布实验细节,而且整个项目就此下马了。那么X51A到底成功了没有呢?从它和鹰击15的相似性来看,答案可能是否定的。这样的进气道无法支撑超音速燃烧。
所谓超音速燃烧冲压发动机,最大的特点就是发动机内的气流是超音速的。人们在形容这项工作难度的时候,称之为在狂风中点燃蜡烛。那么如何控制气流的速度和稳定性,进气道就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过去几十年时间,关于超燃冲压发动机进气道构型的论文汗牛充、不可胜数。无论中国还是外国,无论中文、英文、俄文、法文,都涌现出了大量的文献。但是到底哪一种构型才能成功,却需要大量的投入,在一次又一次的风洞试验和实际飞行当中得到验证。
【鹰击15的矩形进气道】
自从X51A型号下马之后,我们再没有听到美国对于超燃冲压发动机实施过大规模的型号试验。在2019年之后,美国受到中国东风17等型号的刺激,再次上马了高超音速导弹型号,包括陆军的暗鹰和空军的AGM183A。但这两个型号采用的都是滑翔体弹头,并没有涉及超燃冲压发动机。所以在有关技术上,中国是遥遥领先,而美国是严重滞后的。美国有关研究机构必然非常迫切地希望能够得到中方的有关成果,推进自己的研制。
【X-51A的进气道】
具体到近期的技术领域上,我们并不清楚中美之间的差距到底有多大。可能美国方面从材料到构型都还差得很远,更可能只差一次关键的点拨。虽然美国方面近年来没有开展相关实验,但是美国科学家和工程师的基本素养还在。如果能够看到中国方面的成功实际型号,可能会迅速点亮他们前进的道路。这就是所谓的窗户纸一捅就破。然而为了这层窗户纸,中国科研人员付出了几十年艰辛的劳动,消耗了无数个不眠之夜,有多少科学家为此积劳成疾、英年早逝。整个团队累计少活了多少年?很难有一个精确的数字。所以,在美国方面取得突破之前,我们是不应该公开构型的。
【阅兵式上意外出现的翻石鹬】
另外,无论什么样的吸气式飞行器,进气道都是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当飞机停放在场站上的时候,地勤人员会用用一个罩子把进气道保护起来。吸气式高超音速飞行器对于进气道的保护更为重视。万一在点火的过程中遭到异物干扰而失败,所失去的不仅仅是导弹,更有可能是一场胜利。在阅兵期间,鸟类爱好者发现,有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翻石鹬现在在长安街上。它面对管弦乐队发出的洪亮声音竟然毫无惧色,闲庭信步。那么对于鹰击19导弹来说,鸟类、羽毛、粪便之类的东西落入进气道内,是一种不可不防的风险。这也证明我们拉到长安街上展示的这8枚鹰击19不是塑料模型,而是真真切切的现役型号。阅兵结束之后,它们还要回到海军部队,再次装进055驱逐舰的垂直发射管里,迎接下一场海上远征。
因此,这8个黑色防护罩所带来的战略威慑,也是不可小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