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萍《老妈的针线情》

发布时间:2025-09-01 18:29  浏览量:3

■ 向萍文章字数:1815老年公寓的房门虚掩着,阳光透过厚实的窗帘温柔地漫进来。屋内,老妈佝偻着背,坐在床边,床上散放着剪刀、针线,还有花花绿绿的旧布块,每一块都浸透着岁月的痕迹。“老了,眼睛不中用,针都穿不进了……”我轻轻走过去,耳背的老妈背对着我,丝毫没有察觉出我的到来,她一手举着针,一手捏着线,喃喃自语,线头总是从针眼侧边不听使唤地溜出来。她不停地把线头放进嘴边,抿一抿,再尝试,如此反复,不厌其烦……“得行了,终于穿进去了”老妈穿针成功,如释重负,欣喜的声音,宛如完成了一件了不起的大事。86岁的老妈一辈子没上过学堂,不会打麻将,也不懂玩扑克,没有什么爱好,就喜欢缝缝补补,这成了她日常生活中最大的乐趣。在老妈眼里,万物皆有用,一件破旧得无法再穿的衣服,一块看似无用的破布,一条装饰礼盒的绸带……她都视若珍宝,总能挖掘出这些“垃圾”的新用途。在我看来,老妈的这些固执行为,算得上过于抠门、没苦硬吃的“陋习”。我时常换着法子给她灌输新思想。譬如年事已高,人生苦短,别太吝啬,要对自己好一点……虽多次“洗脑”,但收效甚微。有一天,我帮老妈整理房间,挑出了一大包在我看来毫无用处并准备扔掉的废物,老妈却勃然大怒,硬是抢了回去,坚决不准我扔,娘儿俩差点闹僵。自那次以后,我便不再多管,孝顺孝顺,就应该顺着老人的心意吧。老妈自有她的坚持,她总说:“垃圾只是没有放对地方的宝贝,物尽其用才是王道 。”在她的房间里,摆满了各种缝补作品:靠垫、坐垫、茶杯外套、床沿帷幔、手提布袋……都是她闲暇时利用废旧物品,一针一线精心缝补而成。记得有一天,天气微凉,我去探望老妈。只见她穿着一件橘红色T恤,外面加了一件藏蓝色夹层背心,露出的手臂上,还戴着一副异常扎眼的陈旧的花袖套,这花袖套,一看就是旧衣再利用的杰作,整个装束显得不伦不类,很不协调。“妈,你这是穿的啥子哦?”我实在看不下去,子女给她买的应季衣服不少,为啥不穿呢?我一边纳闷,一边打开衣柜。“哎呀呀,讲究那么多干啥,只要穿起不冷,洗得干净就行。”老妈稍带愠怒,振振有词地反驳。“你怕冷,就穿长袖衣服嘛。”我一眼找出那件碎花的冰丝长袖衬衣,递给老妈。“快换了,瞧你这穿着,简直像街头的叫花子老妹儿……”我半开玩笑地打趣。“哎,不就是嫌给你们丢丑了嘛……”老妈低声咕哝着,三下五除二扯掉袖套,似乎是憋着一股子气,她把袖套狠狠地甩到了地上,脸上挂着满满的不开心,像极了小时候的我们,在大人的厉色下,极不情愿屈服的神情。“哪是丢了我们的面子,这么多新衣服,你舍不得穿,这把年纪了,万一哪天……这些衣服还不是浪费了啊……”我捡起老妈的袖套,放低音调,极其温柔地解释着。老妈确实有个“怪癖”,买来的新衣鞋袜,总会搁置良久才舍得穿,她的衣橱里,至今都还有好几件没有撕掉商标的新衣。平常着装,老是身着那些明显掉色陈旧无比的旧衣服,不少衣服上,甚至还有缝缝补补的痕迹。有一回,我看到老妈弓着身子,又在缝补着床单,这床单的年龄起码30岁有余,部分地方已经破了洞。“别补了,不要了,换新床单……”我不耐烦地说。老妈却默不作声,拿起剪刀,小心翼翼把床单中央破损的地方剪掉,然后找来相似的布块,又开始细细缝补起来。“你看,你看,这补起来,还不是一样用。”老妈举起缝补好的床单,虽然针脚细密,但稍显不均匀。“这补巴床单,比新的还软和,巴适得很……”看她欣喜满足的样子,我无语之余也只能随她罢了。一天傍晚,老妈给我打电话,说要送我一份礼物,我甚是惊喜。“看看,这是我缝的鞋垫,你不要嫌弃哈”老妈从抽屉里拿出一个塑料袋,慢慢取出两双鞋垫来,这鞋垫,实在朴实无华,没有好看的图案,只有密密实实的针脚,一看就是她老人家用废旧衣料打底拼接缝制,然后千针万线夯实而成的。“可以,这比外面买的鞋垫好多了。”我拿着鞋垫,满心感动,脑海里不禁浮现出这样的画面:慈祥的老妈坐在藤椅上,专注地举着鞋垫,一针一线,穿梭不停……曾经,缝缝补补是生活所迫。如今,缝缝补补却成了老妈难以割舍的爱好,这与贫富无关,与生活好坏无关,它已然深深刻进老妈的骨子里。这些即将成为垃圾的物品,经过老妈的手,悄然复活,宛如一个枯萎的生命,在她的手底下重焕了新机,一如她自己,即便年事已高,依然用缝缝补补的爱好,创造着新的价值。(作者系中国散文学会会员、重庆市作家协会会员、开州区作家协会副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