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企一策”助力企业智能升级

发布时间:2025-09-01 16:47  浏览量:4

“咔嗒、咔嗒……”8月28日,南充市富安娜家居用品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内,智能缝纫机整齐排列,针头随着预设程序飞速上下,布料在传送带上自动流转,几名工人只需轻点屏幕就能监控缝合进度。

“以前靠人工比对花型、手动控制针脚,现在花型设定、缝合全自动化,400多万元的升级投入,生产效率直接提升!”总经理朱雪峰指着车间角落的智能中控屏,上面实时跳动着产量、能耗、合格率等数据。

“这些年,区委、区政府帮我们企业闯过了转型的难关。”朱雪峰直言。

这一幕,正是高坪区践行“产业兴区、制造强区”战略,以精准服务破解企业智能化转型难题的生动写照。

作为全市工业发展的“主引擎”,高坪区聚焦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纺织服装等主导产业,深知智能化是企业提质增效的“关键一跃”,但此前,不少企业面临“想转不会转、要转没钱转、转了怕走偏”的困境。

前些年,该区迅速组建专项服务组,深入企业“把脉问诊”,通过“面对面访谈+实地核查”建立需求台账,为不同类型企业量身定制升级方案,让“一企一策”真正落地见效。

同样,走进临江新区高坪片区的四川弘鑫云创智造科技有限公司,5G智能制造车间的“科技感”扑面而来。

AGV自动物流车驮着物料箱在货架间灵活穿梭,机械臂精准抓取元器件,MES生产信息化管控系统在大屏幕上实时显示各工位进度,甚至连仓库的温湿度都由传感器自动调节。

“这条智能生产线投资超千万元,能实现从贴片到组装的全流程自动化。”公司负责人唐锋随手点开系统界面,“你看,现在车间、仓库、供应链全互联,数据实时汇总分析,人力成本降低30%,订单交付周期缩短20天。”

他坦言,转型初期曾因“网络适配难、技术对接不畅”犯过愁,“服务组得知后,帮我们申报了智能化改造项目,还牵线中国移动优化5G网络覆盖,协调专家团队驻厂调试系统,把‘堵点’变成了‘亮点’。”如今,弘鑫云创“智慧大脑”已能自主优化生产计划,成为高坪区新质生产力培育的标杆。

而在四川南充首创科技开发有限公司,类似的转型也在推进,专项服务组针对其节能降耗需求,推荐了余热回收智能系统,投用后每月节省电费近5万元,让传统制造企业尝到了“智能甜头”。

企业转型跑得稳,离不开政策“春风”的滋养。为解除企业后顾之忧,高坪区打出一套“组合拳”:设立科技创新专项资金,对智能化升级成效突出的企业给予政策;联合大学搭建“政校企”合作平台,破解技术和人才难题;同时通过举办科技交流峰会、创新创业大赛,让创新氛围愈发浓厚。

精准服务换来了沉甸甸的成果。去年,高坪区共实现新签约项目31个,超出全年目标任务的111%,投入技改资金2100多万元,实施完成技改项目6项。

全媒体记者 杨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