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排掉泪世锦赛,1-3不敌法国创四届最低,赛后赵勇发言让人遗憾
发布时间:2025-09-01 09:05 浏览量:4
比赛输了,主教练赵勇说,“队伍成长需要代价”,还说球员“打得保守,该学法国队怎么冲”。
这话听着真刺耳。
8月31日晚上的女排世锦赛1/8决赛,我们1-3输给了法国队。教练在场下说风凉话,那他在场上干嘛了?
第二局,我们一度24-23拿到局点,眼看就要扳平比分。就差这临门一脚,结果一攻没打死,被法国队反手一个斜线得分,直接拖进加时,最后25-27又丢一局。那个时候,最该叫暂停、给球员喘口气、重新布置一下的人,是谁?
第四局,队伍又卡轮了,传球不到位,扣球不是出界就是被拦,眼瞅着要崩。场边替补席的队员都站起来吼了,可教练组那边,有什么有效的调整吗?没有。
就这么看着比赛从手里溜走。
球员在场上慌了神,教练的指挥棒得稳住。可从赵勇赛后的话里,听不到半点“我没做好”的意思,全成了球员“保守”。这种甩锅,比输球本身更让人心寒。
说白了,这场球输得太窝囊。
赛前大家其实都挺乐观的。小组赛虽然开局有点紧,打墨西哥和哥伦比亚,队员手都发僵,但后面3-0干掉多米尼加,庄宇珊的扣球跟小钢炮似的,气势一下就上来了。小组第一出线,还成功绕开了巴西队,这签运不能说差吧。
结果呢?一到淘汰赛,全队好像不会打球了。
第一局上来,吴梦洁扣球出界,庄宇珊接飞一传,开场送了法国队三个失误,人家顺势就拉开了比分,20-25,脆败。
整场比赛,进攻得分56-63,我们是落后的一方。三个主攻,吴梦洁、庄宇珊,加上替补上来的李盈莹,三个人加起来的扣球成功率,勉强过四成。很多机会球,隔着屏幕都能感觉到她们手指尖在抖。
看台上咱们自己的球迷,攥着票根唉声叹气,说的话最实在,也最扎心:
“俩主攻一碰到欧洲队就发软,失误比得分还多!”
“法国队把咱的节奏研究透了,球一传过去,人家就知道往哪儿站、怎么拦。”
“带了两个没打过成年队比赛的二传,这关键时候球怎么可能传得到位?”
句句都说在点子上。
这场溃败里,唯一的亮点,竟然是副攻王媛媛。
这姑娘真是拼了。全场15次扣球,砸中了13个,成功率高达87%。这是什么概念?就是球只要传到她手上,基本就等于得分了。拦网的时候,她那胳膊伸得笔直,好几次把对方的重扣硬生生摁在地板上,膝盖都快磕破了。
她一个人拿了15分,成了全队最稳的一环。
一边是主攻线集体哑火,失误连连;另一边是副攻线打出了统治级的数据。这画面,要多拧巴有多拧巴。
赛后,吴梦洁背过身去偷偷抹眼泪,肩膀上的球衣都湿了一片。这场景,谁看了不心疼?想当年,我们看女排姑娘流泪,都是夺冠后喜极而泣。现在呢?是输掉了本不该输的球,创下近四届世锦赛的最差战绩,世界排名积分被一口气扣掉18.27分,掉到第七。
年轻球员的拼劲,大家看得到。吴梦洁被拦了,马上爬起来冲队友喊“我的错”;王媛媛在网前筑起了一道高墙。她们在冲,在拼。
但排球是集体项目,光有拼劲不够。
这些年轻的队员,就像一把散乱的沙子,需要有人把她们攥成一个拳头。需要有人在她们迷茫的时候,给一个明确的战术指令;在她们领先时,提醒一句别松懈;在她们落后时,用一个暂停把大家的心重新聚拢。
可我们没看到。
球迷揪心的,从来不是输掉一场比赛。中国女排什么大风大浪没见过,输球不可怕。
可怕的是,输得不明不白。
可怕的是,球员在场上用尽全力,却拧不成一股绳。
更可怕的是,赛后听到的不是总结和担当,而是轻飘飘一句“成长需要代价”。
到底是球员真的“保守”,冲不起来?还是教练的战术,根本没给她们一个能冲得出去的方向?这个问题,该有人好好想一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