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力数据要素安全流通与价值提升
发布时间:2025-08-29 06:10 浏览量:2
转自:贵州日报
2025数博会“AI可信数据空间大会”现场。
8月28日,“AI可信数据空间大会”在贵阳举行。本次大会由中国国际大数据产业博览会组委会指导、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主办,大会围绕如何打造“Data+AI”协同发展新范式进行深度探讨。
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数据作为新型生产要素,已成为驱动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引擎。大会深化“可信数据空间是主流路线”的产业共识,并基于高质量数据集作为人工智能应用创新的新燃料产业趋势,发布华为云与贵州省“AI可信数据空间”联创成果。同时,嘉宾通过城市、行业、企业可信数据空间实践分享,为业界提供从政策趋势、产业创新到行业实践的全方位参考。
华为混合云总裁肖霏:
构建可信数据空间 加速产业智能化转型
肖霏表示,当下人工智能技术日新月异,从DeepSeek到Agent智能体再到具身智能,技术创新与应用拓展令人目不暇接。政企智能化转型已从“算力攻坚”逐步转变为运用AI进行生产的技术攻坚。在行业生产环境中,AI大模型的精度与性能至关重要,而数据集质量又直接决定了模型落地效果。不同行业场景对高质量大数据集的侧重点各有不同。例如在政务领域,政策法规的及时性与数据鲜活度决定智能服务体验;在工业场景,工艺机理与专家经验的数据化是智能升级的关键;在交通领域,实时路网与多模态感知数据是实现智慧运营的基础。
肖霏同时认为,大模型和应用智能化唤醒了企业沉睡的海量数据,加速了数据飞轮的轮转效应。抓住智能时代技术升级带来的生产要素更新,是激发数据与AI双飞轮协同发展的关键,也是可信数据空间下阶段重点发展方向。
然而,数据“不可见、流不动、不好用”仍是基础难题,需通过技术架构创新与产用协同破解。面对这些问题,肖霏表示必须构造好三大数据能力——全域数据可见、全链路数据可信、全模态数据好用。基于此,华为积极探索AI可信数据空间新范式,其具备三大核心能力:全域入湖、可信流通、AI好用。其中“全域入湖”强调通过智能化的数据生产线,实现多模态数据的统一接入、标签化管理与价值挖掘;“可信流通”依托TICS+EDS、数据胶囊等技术,做到数据“可用不可见、流转可管控、组编更高效”;“AI好用”则侧重通过数据工程与模型工程协同,大幅缩短行业模型开发与部署周期。
贵州大数据产业集团公司数据事业部负责人刘泥君:
以“供得出、流得动、用得好、保安全”建设可信数据空间
“当前数据发展的核心目标可概括为12个字:‘供得出、流得动、用得好、保安全’,但在实际推进中仍面临三大痛点:供给侧‘不敢供’,因担忧数据失控;需求侧‘不敢用’,因来源与合规性不明确;平台侧‘难持续’,因投入大而商业模式不清晰。”刘泥君认为,这些痛点的本质是“信任”缺失。
刘泥君介绍,为解决这些问题,贵州大数据产业集团立足省市一体化协同机制,以企业化运营模式推动可信数据空间建设,通过技术赋能、生态整合与资源共享,打破数据孤岛,推动数据实现资源化、产品化、要素化的价值跃迁。其授权运营空间具有三大定位:一是作为区域数据流通基础底座,纵向贯通国家部委与区县数据、横向联通多方可信空间,以公共数据牵引企业与社会数据融合供给;二是成为数据产品孵化器,提供低成本开发环境和便捷工具,推动原始数据转化为可交易、可服务的数据产品;三是充当产业创新引擎,以公共数据率先流动带动多类数据融合应用,驱动数据与实体产业深度融合。
围绕三大定位,集团从四个方面探索构建信任机制。一是夯实基础设施枢纽,构建“1+7+2+N”体系,包括一套云底座与流通基础设施、七大业务体系(归集治理、产品体系、AI数据集、安全体系、工具体系、运营与流通体系)以及多场景服务支持。二是推动公共数据归集一体化,通过统一标准、重新编目(新增“可授权”属性)、以场景牵引物理归集(已归集15亿条数据),并借助行业可信空间推动公共企事业单位数据融合开发。三是构建安全可信体系,统筹运营规范、技术防护与全流程管理,依托双闭环机制(技术+管理)实现事前审批、事中干预与事后追溯,并引入AI大模型进行全链路日志分析,实现从被动防御到主动预警的转变。四是建立收益信任机制,以场景为驱动,通过分级开发和授权运营模式,与企业共同推进数据产品开发。目前平台已接入200多家企业,孵化200多项数据产品,覆盖金融、乡村振兴、城市治理等领域。
华为董事、质量流程IT总裁陶景文:
云上数智跃迁 重塑千行万业
“数据已经成为数智化、智能化时代的重要生产要素。”陶景文认为,如何让数据能够做到供得出、流得动、用得好,是整个大数据、人工智能业界普遍关注的问题。
凡是立志于要数智化转型或是发展人工智能的企业,数据工程是一项不可能绕过的基础工程。过去,企业接触的普遍是结构化数据,现在接触的大部分数据是非结构化数据,这就要求企业要更新数据收集、清洗的方式,要拥有新的工具、系统和存储办法。
陶景文指出,数据只有汇聚才能增加多样性,只有流动才能催生创新。数据流转速度快、确权难,很难像固定资产一样得到有效保护,所以也给流动带来困难。企业之间应该要有共同的认知标准,尊重数据主权,承认并认可数据及数据产生者的价值,这样数据才能流动并被利用起来。
与此同时,要尊重数据产业,坚守数据主权保护与可开放流动相平衡的理念。一方面,要通过有效的技术手段,比如隐私计算、可信数据空间来保障数据所有权的利益;另一方面,要推动行业跨领域的数据协同,为AI创新提供有效支撑,最终促进AI产业健康有序发展。
从人工智能、大数据产业发展上来看,可信数据空间的成熟需要多方共同发力,业界应加强协作,共同努力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数据空间技术实践路径以及相应标准。要加快形成产业共识和标准体系,探索商业驱动的价值闭环,加强各行业、各区域和各国家之间的合作,以实现人工智能的有效价值落地。
贵阳日报融媒体记者 蔡婕 江一帆/文 徐其飞/图
“可信数据空间是解决南通家纺产业设计容易被侵权、知识产权容易流失等顽疾的关键路径。”郭攀介绍,通过打造全链条数据的可信流通机制,实现数据安全共享与协同利用,有效帮助企业降本增效,提升整体竞争力。
目前,可信数据空间已在南通高新区覆盖了研发、生产、销售等多个业务场景:搭建一体化知识产权平台,运用区块链和AI查重,从源头保护原创设计;构建高质量共享数据集与AIGC素材库,大幅降低设计成本;发布全球家纺指数,为企业提供精准趋势洞察;以AI质检推动质量标准化,孵化南通家纺金字招牌,并通过数据协同提升库存和物流效率;创新数据质押融资模式,解决中小企业资金难题,最终全面激活产业生态活力。
郭攀表示,通过可信数据空间的建设,南通高新区激活了家纺产业的数据价值,为多个家纺头部企业提供服务,设计周期从30天缩短到2天以内,成本降到原来的八分之一,效率提升了3倍,瑕疵检测率提升80%以上,真正实现降本提质增效。
南通高新区党工委委员、南通高新控股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郭攀:
从“织造”到“智造” 塑造家纺产业数智化发展新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