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盈莹2场低迷!赵勇坚持让她首发,赛后李盈莹发言透露无奈
发布时间:2025-08-28 14:45 浏览量:3
脚踝刚拆护具,李盈莹就被推上世锦赛首发,两场下来只拿2分,扣球像踩了刹车,球迷骂声刷屏,赵勇却还在说“实战是最好康复”。这剧情,比输球还让人心里咯噔。
先别急着开喷,把镜头拉回到2月。联赛里那次落地崴脚,医生给的剧本是:静养八个月,彻底告别赛季。结果刚过半年,她就穿着国家队球衣蹦出来了。队医签字那一刻,等于把风险写在了脸上——韧带没长牢,二次撕裂随时可能发生。赵勇不是不知道,但他赌的是“大赛能把人逼回巅峰”。听起来热血,其实挺像家长逼刚拆石膏的孩子跑八百米,疼不疼另说,先冲线。
第一场打墨西哥,李盈莹的扣球高度肉眼可见地矮了一截,对面拦网像提前拿到剧本,手就等在那儿。1分,全队最低。第二场对哥伦比亚,还是首发,还是1分,镜头扫到她弯腰喘气的样子,弹幕飘过一句“这姑娘眼神都木了”。赛后采访,她没哭,只说“身体不听使唤”,声音低得像在给自己道歉。
球迷炸锅的点很直接:既然状态差到这份上,为啥不让年轻人顶?吴梦洁、庄宇珊替补上来就敢打敢拼,火力一点不差。但赵勇的算盘藏在更深的地方——他怕淘汰赛突然缺了李盈莹这张王牌,队伍不会打球。毕竟过去三年,关键分全是她抡下去的。现在提前把她摁在板凳,等于提前认输。只是这种“提前适应没有她”的方案,代价是让她在众目睽睽下把伤口撕开给人看。
运动医学圈有个说法:韧带伤后复出,前三个月是“假坚强期”,肌肉记忆回来了,但韧带强度只有原来的七成,全靠意志硬顶。李盈莹现在就在这个区间里,每跳一次,脚踝都在提醒她“随时可能再断”。更难受的是心理——以前扣球像扔炸弹,现在先想的是落地会不会崴脚,这一犹豫,手型全变,球不是出界就是送防反。
教练组最新的风声是:后面关键局让她只打第一局,试试手感,后面交给年轻人。听着像妥协,其实是给双方找台阶。对李盈莹来说,少打几分钟,多活几年职业生涯;对球队来说,既保留了“有李盈莹”的战术威慑,又锻炼了新人。唯一尴尬的是,这种“折中”把她的困境摆得更明显——不上,怕队伍不会打;上了,怕她打不了。
说到底,这不是一个人的难题。中国女排习惯了“核心扛着走”,从朱婷到李盈莹,仿佛没了超级主攻就不会赢球。但墨西哥、哥伦比亚这些对手已经证明,现代排球早过了靠一个人抡的阶段。吴梦洁的后攻、庄宇珊的平拉开,速度更快,线路更贼,反而让对面拦网顾此失彼。也许赵勇该想的是:与其赌一个伤号满血复活,不如趁现在把“多核”练出来。毕竟,李盈莹的脚踝可以等,对手不会等。
至于李盈莹自己,她比谁都清楚,这次复出不是英雄归来,更像一次被迫营业。赛后她没提伤病,只说“想帮球队”,这句话翻译过来大概是:我知道我跳不高了,但我还在这里。听起来有点倔,也有点让人心疼。竞技体育最残忍的地方就在这里——它不问过程,只看结果。而结果往往由无数个“不得不”堆成。
下次她站在首发名单里,观众席可能会响起嘘声。嘘的不是她,是这种“用伤号赌明天”的老派逻辑。只是嘘声再大,也盖不住一个事实:中国女排的更新换代,从来不是温柔地交接,而是像这样,在一场场争议里,把旧王冠掰开,往新人头上戴。李盈莹的低迷,不过是这个过程里最显眼的一道裂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