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写感受最深的人或事》作文导写

发布时间:2025-07-29 15:24  浏览量:2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写感受最深的人或事》作文导写

“有生活的地方就有幸福。”生活中的每一天,都会有许许多多的人和事陪伴着我们。每一件事、每一个人都会呈现出独特的美好。用心感受生活,发现人世间美好,拿笔展现人世间美好,生活会变得有意义。写感受最深的人或事,比较好的办法是,选取典型事件、细致勾勒人物形象。

写作任务

(24-25七年级下·北京大兴·期末)那些发生在现实生活中的往事,总在不经意间叩击心扉:它可能是赛场上自己跌倒又爬起的经历,也可能是与同学产生误解、化解矛盾的过程,还可能是与同伴历尽辛苦、终于得以完美呈现的表演……你可以写自己的亲身经历,也可以写身边人的故事。你可以表达自己的情感,也可以分享从事件中悟得的道理。

请将“令人______的事”补充完整,构成你的题目,写一篇文章。不限文体,诗歌除外。

要求:将作文题目写在答题卡上,作文内容积极向上,字数在600—800之间,不出现学校的真实校名、师生姓名等。

作文导写

1.审题立意指导。

这道题要求补充题目“令人______的事”,核心是围绕“往事”展开,聚焦现实生活中触动心灵的经历。补题时可从情感(如“温暖”“愧疚”“感动”)、感悟(如“成长”“难忘”“深思”)等角度切入,体现事件的意义。初中生写作应贴近生活,选取真实可感的素材,避免空泛。无论是个人经历还是身边故事,需突出“叩击心扉”的瞬间,通过细节展现情感变化或道理感悟,传递积极向上的主题,如友情的珍贵、坚持的意义、理解的重要性等,让文章既有真情实感,又能引发共鸣。

2.思路点拨指导。

本文适合写记叙文,写作可采用“以小见大”思路,通过具体事件折射深层情感或道理。比如填“温暖”,可写雨天忘带伞时,陌生同学默默共撑一把伞的经历,用雨景、脚步声等细节,表现陌生人的善意带来的温暖。比如填“成长”,写参加校运会800米赛跑时,中途体力不支想放弃,在同学加油声中坚持冲过终点,通过动作、心理描写,体现挑战自我后的蜕变。比如填“愧疚”,写误会好友偷拿自己的笔记本,查明真相后主动道歉,用对话和神态刻画,展现理解与包容的重要性。写作时可运用细节描写(如环境、动作、心理)增强画面感,采用倒叙或插叙让结构更灵活,结尾点明事件带来的启示,升华主题。

写人作文模板

写作思路

写人作文的关键是让人物 “立起来”,通过具体的事例和细节展现其独特的性格与特质,以下四个步骤能帮助你精准把握写作要点。

第一步,锁定对象,明确核心特质。

先确定要写的人 —— 可以是家人、老师、同学,甚至是偶然相遇的陌生人。然后思考这个人最突出的特点:是妈妈的 “唠叨” 中藏着的细心,还是同桌 “调皮” 背后的善良?比如写爷爷,核心特质可以是 “节俭却大方”—— 对自己舍不得买新鞋,却总把退休金捐给社区的流浪猫。明确特质后,所有内容都要围绕这个核心展开,避免写成 “流水账”。​

第二步,精选事例,凸显性格亮点。

用 1-2 件典型事例来支撑人物的核心特质,事例要 “小而具体”,避免空泛。比如写 “严厉却温柔的班主任”,可以选两件事:一是课堂上因同学走神而严肃批评,二是放学后发现该同学发烧,背着他去医院时额头渗出的汗珠。两件事一 “严” 一 “柔”,形成对比,既真实又能凸显老师外冷内热的性格。事例中要包含具体的场景,比如 “办公室的日光灯下,她批改作业的红笔在纸上沙沙作响”,让读者有画面感。​

第三步,细节刻画,让人物 “活” 起来。

通过外貌、动作、语言、神态的细节描写,让人物形象更立体。外貌描写不用面面俱到,抓 “标志性特征”:比如奶奶的手 “指关节突出,像老树枝,却总能在揉面时变出蓬松的馒头”;动作描写要体现性格:爸爸修自行车时 “总先用袖口擦一下扳手,再小心翼翼地拧螺丝,仿佛在对待一件珍宝”;语言描写要符合身份:卖早点的阿姨总会说 “多加点咸菜,学生娃长身体呢”,带着烟火气的话语更显亲切。这些细节就像给人物 “画像”,让读者能在脑海中勾勒出他的模样。​

第四步,融入情感,给出个性化评价。

在描写事例和细节时,自然地加入自己的感受和看法,让人物形象更有温度。比如写清洁工大爷,可以在描述他冒雨清扫落叶后,加入 “他擦汗时露出的笑容,比阳光下的水珠还亮,原来平凡的岗位上也藏着了不起的坚持”。这种评价不是空洞的赞美,而是基于具体事例的真情实感,能让读者感受到你对人物的理解与敬意,也让作文的主题更加鲜明。

模板总结

【开头】

写这个人对你的影响或感悟,

(先声夺人,80字左右)

(1)开门见山式

直接介绍要写的人物,点明人物的身份、特点或与自己的关系。

例如:“我的妈妈是一位平凡而又伟大的女性,她在我的生活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她的善良和勤劳一直影响着我。”

或者:“我有一个好朋友,他叫李明,是我们班的开心果,无论何时何地,他都能给大家带来欢乐。

(2)悬念式:用悬念来引出下文

提出一个问题或设置一个悬念,引起读者的好奇心,吸引他们继续阅读,在文章的后续部分再揭示答案,引出要写的人物。

比如:“在我们学校,有一个神秘的人物,大家都对他充满了好奇。他总是独来独往,但每次在关键时刻,他都会出现,做出让人意想不到的事情。他究竟是谁呢?让我来告诉你吧,他就是我们班的学霸 —— 张宇。”

或者:“有一个人,他的一个微笑就能让我忘记所有的烦恼,他的一句话就能给我无尽的力量。你想知道他是谁吗?他就是我的父亲。”

(3)引用式

引用一句与人物相关的名言警句、诗句或俗语等,作为文章的开头,然后自然地过渡到对人物的描写。

例如:“‘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每当我读到这句诗,就会想起我的老师,她就像那默默奉献的春蚕和蜡烛,用自己的知识和爱心照亮了我们前行的道路。”

或者:“俗话说:‘远亲不如近邻。’我就有一个这样的好邻居,他的名字叫王叔叔,他的善良和热情让我深深感受到了邻里之间的温暖。”

(4)环境描写式

先描写人物所处的环境,通过环境的氛围来烘托人物的特点或心情,为人物的出场做铺垫。

比如:“夕阳的余晖洒在校园的操场上,金色的光芒笼罩着一切。在操场的一角,有一个身影格外引人注目,他就是我们班的体育健将 —— 李华。他正挥汗如雨地训练着,那矫健的身姿在阳光下显得充满活力。”

或者:“在一个宁静的小村庄里,有一座简陋的小屋,小屋前的花园里,种满了各种各样的鲜花。每天清晨,都会看到一个老人在花园里忙碌着,他就是我的爷爷,一个热爱生活的人。

【中间】

性格特点作为总起句,后面紧跟着具体事例,具体事例要突出表达性格

(根据立意,选择素材,500字左右)

(1)结尾议论式

如:也许你并没有注意到人群中的我,也许我对于你而言,仅是一名过客;但你与我而言,却是吹散烦躁的那缕风。谢谢你让我看到了努力的样子,让我看到了自强不息的力量。

(2)中间过渡式:每件事的衔接可以设置过渡句,起承上启下的作用。它衔接上下文,起到重要的“纽带作用”。可以用关联词语来连接。

如:

小时候,陪伴是过山车,我在前面,父亲在后面。

长大后,陪伴是一条长长的电话线,我在这头,父亲在那头。

再后来,陪伴是一条长长的路,我在这边,父亲在那边。

【结尾】

总结全文,写出对这个人的评价

(表达情感或观点,100字左右)

(1)排比式:运用排比作为结尾

例:朋友是夏天的树阴,为你送来一片清凉;朋友是人生中的风景,没有他旅途便黯然失色。朋友是你失意时无言地安抚你的人,朋友是你高兴时与你分享的人;朋友是你骄傲时提醒你的人,是你自卑时鼓励你的人。

(2)意犹未尽式:总结全文+点明中心

例:纸上的作文已经标上句号,这世间的故事却还在继续前进。你和我不管身处光明或黑暗,内心一定是全是祝福,满是美好。

范文引领

令人心动的事

比喻,用 “虾米” 比喻张奶奶弯腰的姿态,既形象地写出了老人的吃力与佝偻,又带着一种生活化的亲昵感,让读者能直观感受到老人的衰老与不易,为 “我” 的主动帮忙铺垫了情感基础。​

蝉鸣聒噪的夏日,我蹲在小区花坛边数蚂蚁,忽然听见身后传来细碎的碰撞声。回头时,看见隔壁的张奶奶正踮着脚,试图把晾衣绳上的被套扯下来。她的拐杖斜斜倚在栏杆上,银白色的发丝被风吹得乱蓬蓬的。

“奶奶,我帮您吧。”我跑过去时,她正踮得老高,后背像虾米一样弓着。被套被风吹得鼓鼓的,像只倔强的白鸟。我踮起脚抓住被角,忽然发现布料上印着细碎的栀子花,和奶奶阳台上种的那盆一模一样。

比喻,将被风吹起的被套比作 “倔强的白鸟”,赋予无生命的物件以生命力。“鼓鼓的” 形态与 “倔强” 的性格相结合,既写出了被套被风吹动的动态,又暗含着张奶奶对生活的坚持,让平凡的晾衣场景有了灵动的画面感。​

“这被套还是我家老头子在世时买的呢。”她用袖口擦了擦额头,“他总说我种的栀子香,非要印在被套上,说做梦都能闻见。”她的声音轻轻的,像风吹过花瓣。

比喻,用 “风吹过花瓣” 的轻柔声响比喻张奶奶的声音,既呼应了文中的栀子花意象,又传递出声音的温柔与缥缈,仿佛能让读者听到那带着岁月沉淀的轻柔语调,感受到老人回忆往事时的温情。​

那天下午,我帮她把晾干的衣物叠好,又搬了个小马扎坐在阳台听她说话。她指着相册里穿军装的青年,说那是刚结婚时的爷爷,说他总在傍晚帮她收衣服,说他走的那天也是这样的晴天。阳光透过纱窗落在她的白发上,像撒了层碎金。

比喻,把阳光照在白发上的景象比作 “撒了层碎金”,将银白色的发丝与金色的阳光融合,既写出了阳光的温暖明亮,又让老人的形象增添了几分圣洁与美好,暗含着 “我” 对张奶奶的敬爱之情。​

临走时,她塞给我一小袋晒干的栀子花,说泡水喝能安神。我捏着那袋花回家,指尖沾着淡淡的香。后来每个周末,我都会去帮她收衣服,听她讲那些带着栀子香的往事。

秋风起时,张奶奶的栀子花开了最后一朵。她摘下花瓣,仔细地夹在我的笔记本里。如今那页纸已经泛黄,却总在翻动时飘出若有若无的香。原来有些心动,从不是轰轰烈烈的瞬间,而是像栀子花香一样,在寻常日子里,轻轻漫进心里。

点评:这篇《令人心动的事》通过日常小事传递出细腻的情感,十分动人。如果你想围绕这个主题再创作一篇,或许可以试试不同的场景,比如校园里的一次互助、雨天里的一把伞,我可以帮你一起构思。

令人后悔的事

在我家书房的桌上放着两本一样的小人书,每当看到它们,我就不禁会感到一阵内疚。

那是一个下午,我背着书包乐滋滋地走进自己的“小天地”--书房。我打开书包,却发现自己心爱的小人书不翼而飞了。于是,我便开始在书房里找起来,翻箱倒柜了一番,结果还是不见踪影,我急得差点儿哭了。当时,表妹正在我家玩,我发现她手里拿着一本与我的那本一模一样的小人书。顿时,我起了疑心,连忙叫过她,愤愤地说:“你为什么拿我的小人书?"表妹见我发这么大的火,挺委屈地说:“我……我没拿!"我见她不承认,狠狠地指着她说:“还想狡辩,证据确凿,你手中的小人书就是我的!"可是表妹并不承认,我气得把她赶了出去。第二天,我在卧室的书桌上发现了那本小人书,一定是表妹偷偷放的。我捧着书高兴得手舞足蹈,心里却对她产生一阵阵的不满。

过了几天,妈妈从书柜里取出一本小人书,递给我:“这本小人书是我前几天在整理你的房间时,发现落在床底下的。是你的吧,拿回去,以后书要保管好,不要随便乱扔。"我接过小人书,居然发现和表妹给我的一模一样。“难道我错怪表妹了?”我心里像打翻了的“五味瓶”,不是滋味。“唉,我怎么这么傻,在事情还没确定之前就随便下结论,真是不应该呀!”后来,当我想把这本小人书还给表妹时,她却推辞着:“你这么喜爱这本书,就送给你吧。”

这件事虽然已经过去两年了,却好像发生在昨天一样,时时让我感到内疚。想起它,我心里真是一阵阵地懊悔呀!

点评:文章开篇巧设悬念,为什么“我”看到两本一样的小人书就会感到一阵内疚呢?看到开头,估计读者们就会有这样的疑惑。另外,考生很会构思,整个事件叙述得有波澜、有起伏,使文章有可读性。文中表妹悄悄还书及后来送书给“我”的情节设置得很好,突出了表妹善良、宽容而又大方的形象,也给情节发展带来了起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