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织质量安全防护网 盯紧风险处置全过程 江苏南通构建家纺产品质量预防式监管新模式

发布时间:2025-07-25 00:48  浏览量:2

密织质量安全防护网 盯紧风险处置全过程

江苏南通构建家纺产品质量预防式监管新模式

□ 彭可靖 本报记者 蔡美萍

家纺产业是江苏省南通市的地标产业和城市名片。近年来,南通市市场监管局积极构建家纺产品质量预防式监管新模式,立足风险早发现、早研判、早预警、早处置,建立健全质量安全风险研判和处置工作机制,以匠心筑牢质量安全屏障。

2024年,南通市家纺产品经营主体达8.4万家(规上纺织企业405家),其中家纺网络经营主体约1.7万家,占比20.2%;年产量超12亿件,平均每分钟生产1350套套件、670条被子和340只枕头;年产值约700亿元,占全国家纺总产值的15%左右。

“穿针引线”绘制风险图谱

南通市市场监管局聚焦民生关切领域,绘制风险图谱。该局通过整合监管执法、投诉举报、舆情监测等10类数据源,建立“风险信息池”。每季度召开风险会商会议,按照危害程度、发生概率分级定等,洞察风险于微末。

该局还针对羽绒被、棉被、纤维被、蚕丝被等被类产品质量安全风险,召开产品质量风险交流会商会,对收集到的1121批次产品质量监督抽查信息、2973家线上线下经营主体检查信息、76件相关案件信息、1379件投诉举报信息、68条舆情监测信息,以及市场监管部门和相关行业企业、检验机构反馈信息进行深入研究,编制形成被类产品风险分析报告。

“飞梭走线”厚织防控网络

南通市市场监管局积极构建“条线吹哨,部门报到”协同机制,分级实施靶向治理。对高风险启动“专项整治+信用惩戒+执法联动”,对中风险推行“监督抽查+技术帮扶+标准提升”,对低风险运用“风险警示+消费提醒+行政约谈”,综合用好市场监管质量、认证、稽查、网监、信用、广告、标准、检验等“工具箱”,实现一次处置,多维见效。

根据风险分析情况,该局聚焦当前被类产品存在的不合格项目和区域、小微主体风险高于中大型主体,以及电商领域风险相对较多的问题实施管控;提高被类及其填充物、面料等产品质量市级监督抽查批次数10%以上,扩大对电商领域的抽查比例;按照“即抽、即检、即报告、即处置、即发布”的要求,实行快抽快检;以质量“问诊、会诊、复诊、巡诊”方式,对产品质量监督抽查不合格产品相关企业开展质量帮扶行动。

此外,该局还指导家纺企业集中区域市场监管部门,建立被类相关产品的生产主体清单,综合运用行政指导、监督抽查、执法清链3种手段,实施坯布、印染、面料、成品4个环节的经营主体全链条监管,重点整治吊牌标签标识不规范,线上线下销售产品填充物纤维含量、pH值、色牢度等关键指标不合格,低质高价、以次充好、以假充真及销售“三无”产品等乱象。目前,该局已建立被类产品生产单位底数清单717家,检查相关经营主体3417家,整改问题281处;抽检产品133批次,处置不合格品38批次;核查线上异常低价商户213家,下架产品链接216条。此外,该局还受理投诉693件,开展普法宣传18场次,立案61起。

“绗缝织补”夯实闭环链条

南通市市场监管局建立风险隐患“处置—评估—优化”动态管理机制,处置后1月内开展处置效能、风险消减“双效评估”;将评估风险不大的隐患纳入日常监管,沉淀形成典型案例库与风险预警指南。

该局针对蚕丝增重剂这一潜在质量安全风险,开展专项监督抽查,抽查蚕丝被50批次、蚕丝20批次,通过统计汇总相关检验情况,进一步分析研判风险等级和解决路径;针对线上销售产品质量问题突出的风险,持续开展网络交易监测,建立重点家纺直播主体数据库,涉及家纺直播间11409家,其中重点监测906家,累计监测家纺电商26344家次、直播11633场次,发现违规线索117条;针对小微企业产品质量问题相对较多的风险,开展家纺小微企业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提升行动,通过指导相关生产销售单位运用全作业指导数字化、性能检测快捷化、生产操作去错化、现场管理目视化、关键事项确认制“四化一制”防错法,全面提升企业质量管理水平。

同时,该局大力弘扬以诚信经营为荣、以生产销售假冒伪劣产品为耻的质量文化,构建家纺市场守法经营、诚信交易的正向循环。

南通市通过强化质量创新、标准引领、示范带动、公共服务4个关键举措,健全品牌推广、品牌保护、放心消费、联动协同四大保障机制,全面构建精品品牌、集体品牌、特色品牌三级管理体系。目前,“南通精品家纺”认证企业总数达11家,6个产品获评“江苏精品”;“南通家纺”图形商标获国家知识产权局审批注册,组合商标已通过初审公告;南通市主要电商平台纤意坊建立准入规则,完善直播严选产品质量认证机制;专业市场运营商通过遴选优质主体赋权,不断提升“叠石桥”这一中国驰名商标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