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女排2-3波兰,赛后王梦洁接受采访一针见血吐露失利原因
发布时间:2025-07-24 21:18 浏览量:2
这场与波兰队的比赛,最终以2比3失利,结果确实有些遗憾,比赛就是这样,有胜负之分,但过程中反映出的问题,值得我们赛后好好总结。
回顾后两局,我感觉在二传的组织上遇到了一些挑战,给吴梦洁的球,立得不够理想,这让她在进攻端的发挥受到了一些限制,没能完全打出她的特点。同时,前排庄宇珊那段时间其实状态不错,进攻很有气势,但球权似乎更多集中在二号位,对她的信任和使用可以更充分一些,在场上,及时调动状态好的攻手,对扭转局面很关键。
关于联赛阶段最后一场对阵美国队后的对手选择,我记得很清楚,当时我们有机会选择日本队,毕竟之前有过胜绩。但队伍最终选择了东道主波兰队作为淘汰赛对手,这个选择本身就意味着更大的挑战,大家心里其实都有预期,知道这场比赛会非常艰难,现在回头再看,我认为这个决定本身并没有错,它正体现出了我们这支队伍敢于挑战强队、不回避困难的决心和态度,这种选择,我觉得应该得到肯定,而不应该过分苛责结果。
队伍目前非常年轻,这是现实情况。年轻队员在应对高强度、特别是逆风球局面时,经验上的欠缺就会显现出来,像这场球,吴梦洁在对方的重点盯防下,进攻效率受到了影响,我们整个一传体系也承受了很大压力,到位率不高,影响了战术组织的流畅性,感觉在有些阶段,我们没能完全发挥出自身的优势,反而有点被对手的节奏带着走,相当于用我们的短板去硬拼对方的长处,这显然是不利的。
说到人员使用,特别是自由人位置,作为当事人,我比较关注。按照通常的配置和状态,我应该是主力自由人,倪非凡更多是在我需要调整或者状态有起伏时作为替补登场,但这场比赛在自由人的使用顺序上,我个人觉得安排得不够清晰,这个位置需要高度的稳定性和连续性,频繁轮换可能会影响到整个防守体系的节奏和队员之间的默契,其他位置的人员安排,考虑到队伍磨合和锻炼新人的需要,总体来看问题不大。
虽然输给了波兰,但这场球的锻炼价值非常大。对于一支年轻的队伍来说,这种高水平的对抗、特别是逆风球的考验,是最珍贵的积累,每一场这样的硬仗,都是在交学费,都是在为未来打基础,现在暴露问题,总比在更关键的大赛上暴露要好,我们必须正视这些问题,回去后进行针对性的训练和提高。
从整个联赛阶段的表现来看,我们这支新组建队伍的成绩,其实是可以接受的,人员变动大,年轻队员挑大梁,能打到这个阶段,付出了很多努力,当然,如果某些关键环节,比如关键位置的用人策略能更明确、更稳定一些,或许我们还能走得更远,比如进入半决赛,但客观地说,即使进了半决赛,面对像意大利这样的队伍,她们目前的整体实力确实在我们之上,赢球难度非常大。
李盈莹现在因伤缺阵,她在我们进攻体系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等她回归,加上如果能在接应位置上进一步挖掘和培养出更有威胁的攻击点,整个队伍的进攻体系会更有层次感,火力点会更分散,这样,等到世锦赛的时候,我们面对意大利这样的顶尖强队,才更有底气和实力去真正较量一番,才有机会拼一拼。
这支新的中国女排,很明显还处在成长和磨合期,要达到一个成熟的、有稳定竞争力的巅峰状态,可能还需要一两年甚至更长时间的积累和锤炼,队里的每个人都很拼,都渴望胜利,都想成为常胜之师,但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队伍当前的实际情况:年轻、有冲劲、有潜力,同时也存在经验不足和需要提升的地方,重要的是,我们要从每一场比赛中学习,无论输赢,都要找到进步的空间。
这次输给波兰,让我们看到了问题,也收获了宝贵的经验,这就是比赛的意义。未来路还很长,我们这支年轻的队伍拥有时间和潜力,现在要做的,就是静下心来,刻苦训练,认真总结,争取在接下来的每一场比赛中不留遗憾,一步一个脚印地向前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