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仁勋穿唐装喊 “解禁”!H20 入华,我们赢了还是被套路了?
发布时间:2025-07-24 01:49 浏览量:1
2025 年 7 月 14 日,链博会上的黄仁勋火了。
脱下标志性皮衣、换上唐装的他,笑眯眯地宣布:美国批准了英伟达 H20 芯片对华出口,马上就能送抵中国市场。
几乎同时,AMD 也凑了热闹:AI 芯片 MI308 很快恢复对华交付。
两个消息砸出来,全网炸了锅。有人说 “中国逼美国让步,芯片战赢了”,也有人骂 “这是倾销!想掐死国产 AI 芯片”。
H20 这颗芯片,到底是来送糖的,还是来投毒的?
要聊明白这事儿,得先看黄仁勋这几年的 “芯片阉割史”。
故事得从 2022 年说起。那会儿英伟达的 H100 刚出来,性能比上一代 A100 翻了好几倍,堪称 AI 芯片里的 “扛把子”。但美国说了:这宝贝不能给中国。
可中国市场太香了啊!2022 年全球算力格局里,美国占 36%,中国 31%,日本才 6%—— 中国对 AI 芯片的胃口,仅次于美国。黄仁勋看着这块肥肉吃不到嘴,急得直转圈。
工程师出了个主意:“阉割” 一下?
于是 H800 来了。把 H100 集群卡之间的互连速度从 900GB/s 砍到 400GB/s 以内,美其名曰 “性能降级”。黄仁勋拿着 H800 找美国商务部(BIS):“你看,这货搞大模型训练效率低得很,给中国没事!”
BIS 信了,放行了。结果中国企业太能整活 —— 用算法绕开限制,训练成本比美国低了 10 倍!就像幻方量化的 DeepSeek-V3,2048 块 H800 就搞定了大模型。
BIS 一看,急了:“这不行!”2024 年 10 月出新规,卡 “性能密度” 和 “总算力”,H800 刚好踩线,又被禁了。
黄仁勋哪肯认输?反手又掏出 H20—— 算力砍到只剩 H100 的 15%,刚好卡着 BIS 的红线。但他玩了个心眼:没限制的内存和带宽,偷偷拉满了!
H100 内存 80GB,H20 干到 96GB;H100 带宽 3.35TB/s,H20 飙到 4TB/s。这就意味着,虽然算力弱,但处理大模型推理(比如长文本生成)时,效率没掉太多。
更关键的是,H20 能蹭英伟达的 CUDA 生态 —— 这可是 AI 圈的 “通用语”,就像程序员的普通话,几乎所有模型都得靠它跑起来。国产芯片虽然算力追上了(比如昇腾 910B),但缺这套 “通用语”,企业想玩大模型,还是得捏着鼻子买 H20。
但 H20 能解禁,光靠黄仁勋 “耍心眼” 可不够 —— 这背后是他豁出去的公关战。
2024 年 4 月,H20 刚被禁,黄仁勋就砸了 100 万美元,买了个和特朗普在马阿拉歌庄园吃饭的名额。饭桌上他几乎没动筷子,就盯着特朗普念叨:“要是彻底禁售,中国肯定会搞出自己的生态,到时候美国企业不仅丢市场,还得被抢饭碗!”
旁边的美国 “AI 沙皇” 戴维・萨克斯等人也帮腔,特朗普虽然没当场松口,但黄仁勋懂 —— 这是要 “加钱”。
没过几天,黄仁勋就带着 “大礼包” 闯白宫:宣布 4 年砸 5000 亿美元,联合台积电、富士康等,把芯片制造中心从台湾搬到美国。还对着特朗普吹彩虹屁:“没您掌舵,美国制造业哪能这么猛?”
特朗普笑开了花。但这还不够,黄仁勋又扎进众议院外交事务委员会,用一堆技术名词绕晕了议员,再承诺给支持特朗普的 “超级政治行动委员会” 捐钱 —— 总算把国会也搞定了。
最后还得等个时机。6 月中美关系缓和,元首通话、代表团会谈,中国松了稀土管制,美国放了 EDA、航空发动机管制 ——7 月,H20 解禁的绿灯终于亮了。
现在争议来了:H20 到底是蜜糖还是毒药?
觉得是 “毒药” 的人说:国产 AI 芯片刚起步,这时候放 H20 进来,不就是倾销吗?会把咱们的企业冲垮!
但现实是,中国 AI 现在最缺的不是 “纯国产”,而是 “时间”。
AI 这行当,不是慢慢爬的 “线性发展”,而是猛地跳的 “爆发式增长”。谁先冲出来,谁就能筑起高墙 —— 研发更快、成本更低,滚雪球一样把优势越滚越大。一步慢,可能就步步慢,最后被拉开代差,再也追不上。
现在中国 AI 刚把差距缩到一代以内(比如 DeepSeek),这时候要是停下来等国产芯片,很可能被 OpenAI、谷歌甩开。
更现实的是,国产芯片还差口气:
一是产能跟不上。昇腾 920 用 6nm 制程,得靠中芯国际用 DUV 光刻机多次曝光生产。可荷兰早禁了 DUV 出口,连维护都停了。2024 年中芯国际拼死才产了 40 万片昇腾 910B,而国内 AI 厂商光 H20 就买了 80 万片 —— 缺口大到企业得花天价抢货。
二是生态跟不上。英伟达的 CUDA 生态搞了 20 年,就像修了条高速公路,所有车(模型)都在上面跑。国产芯片想替代,得重新修条路,程序员还得学新 “驾驶规则”—— 这哪是一天两天能成的?华为的 CANN 虽然有潜力,但还在铺路阶段。
所以现在的策略很明确:先用 H20 顶着,别被美国甩太远,同时抓紧搞国产。就像跑步,先跟上队伍,再找机会超车,总比停下来系鞋带,眼睁睁看着别人跑没影强。
当然,也不用太担心 H20 会 “冲垮” 国产芯片。
首先,H20 库存撑死 50 万片,卖完就没了。英伟达新搞的 B30 芯片,算力再降 20%,还能不能通过 BIS 审核都不好说 —— 以后想再卖阉割版,怕是没那么容易。
其次,中国企业不傻。现在买 H20 是应急,心里都清楚 “不能把鸡蛋放一个篮子”。特朗普的脾气谁摸得准?说不定哪天又禁了。所以华为、沐曦、摩尔线程这些国产芯片,肯定会拿到更多订单 —— 用起来才能发现问题、改进技术、完善生态,进入 “赚钱 - 研发” 的正向循环。
国家也早有准备:政府机构、央国企全面推进 “安可工程”,必须用国产;地方政府对买本地 AI 芯片的企业,给 30% 补贴 —— 给国产芯片喂订单,帮它们长大。
更重要的是,中国对英伟达的反垄断调查还没结束。真要是 H20 搞倾销,随时能出手限制 —— 手里有牌,就不怕被卡脖子。
说到底,H20 就是条 “鲶鱼”。
它游进来,会搅动中国 AI 市场,但也会逼着国产芯片更快成长。真正的较量,不在这一颗芯片,而在后面的生态、产能、技术突破。
黄仁勋穿唐装卖芯片,说到底是为了清库存、赚快钱。而中国买芯片,是为了抢时间、筑根基。
芯片战没有一蹴而就的输赢,只有谁能把 “时间” 变成自己的朋友。只要咱们节奏不乱,该买的买,该研的研,迟早能有不看别人脸色的那天。
毕竟,鲶鱼再闹腾,也成不了鱼缸的主人。真正的主角,从来都是慢慢长大的沙丁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