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如一日!中国女排接应位置,为何只有龚翔宇一人扛起所有?
发布时间:2025-07-17 18:06 浏览量:2
从19岁到29岁,她独自撑起了中国女排最孤单的位置
当2025年女排世锦赛24人大名单公布的那一刻,无数球迷的目光又一次聚焦在那个熟悉的名字上,龚翔宇。十年了,整整十年,从2016年初出茅庐的19岁小将,到如今身披队长袖标的29岁老将,中国女排的接应位置上,依然只有龚翔宇一人扛起所有。
当其他位置人才辈出,主攻位置从惠若琪、朱婷、李盈莹到如今的吴梦洁、庄宇珊;二传从魏秋月、丁霞、刁琳宇到现在年仅16岁的天才少女张籽萱;就连同样人才短缺的副攻位置也涌现了王媛媛这样的中坚力量。唯独接应位置,十年间竟然没有一个像样的接班人站出来分担龚翔宇的重担。
大名单揭晓,熟悉的接应阵容
2025年7月15日,中国女排公布了出征世锦赛的24人大名单。主攻线上,李盈莹虽然入选但伤病未愈,吴梦洁、庄宇珊等年轻面孔挑起大梁;副攻位置由王媛媛领衔;二传位置更是出现了年仅16岁的张籽萱这样令人惊艳的新星。
唯独接应位置,名单上赫然列着:6号龚翔宇、10号杨舒茗、11号范泊宁、22号周页彤。懂行的球迷一看就明白——真正能担起主力接应重任的,仍然只有龚翔宇一人。
这份名单与今年5月份公布的世联赛大名单一模一样,主教练赵勇坚持使用同一批年轻球员。朱婷、张常宁、袁心玥这三位奥运冠军继续缺席,龚翔宇这位奥运冠军成为队伍中经验最丰富的“定海神针”。
十年了,从2016年里约奥运会一战成名,到如今2025年世锦赛,中国女排的接应位置仿佛被时间冻结,龚翔宇始终是那个不可替代的存在。
孤军奋战,接应位置的十年坚守
回顾中国女排这十年的浮沉变迁,各个位置都经历了新老交替的阵痛与喜悦。主攻线上,我们见证了惠若琪的英姿飒爽,朱婷的王者无敌,李盈莹的强势崛起,再到如今吴梦洁、庄宇珊等新星的闪亮登场。二传位置更是人才迭出,从魏秋月的沉稳老练到丁霞的灵动多变,从刁琳宇的精准调度到如今16岁张籽萱的惊艳亮相。
副攻位置虽然也面临人才短缺的困境,但至少还有王媛媛这样经过大赛历练的球员坐镇,万梓玥、单琳倩等新人也开始崭露头角。
唯独接应位置,十年如一日地依赖着龚翔宇一人。
为什么?这个位置真的这么难培养人才吗?
龚翔宇伤病比较严重,能够承受世锦赛这样高强度的比赛吗?如果龚翔宇出现伤病,替补接应能够经受这样的考验吗?”这是资深球迷们最揪心的问题。十年了,我们竟然还没有培养出一个能真正顶替她的接应选手。每当龚翔宇在场上出现不适,球迷们的心都会提到嗓子眼——因为没有人能替代她!
人才断档,接应位置的困境之谜
为什么中国女排接应位置会出现如此严重的人才断档?这背后的原因值得深思。
龚翔宇的全面性让替补难有成长机会。作为一名攻守兼备的接应,她不仅进攻犀利,一传稳定,防守出色,还具备良好的串联能力。这种全面型接应在当今排坛本就稀少,而她的稳定发挥让教练组不敢轻易换人,导致替补球员缺少大赛锻炼机会。
国内联赛培养机制存在问题。相比于主攻和副攻,接应位置在国内联赛中往往被当作“第二主攻”使用,缺乏对全面型接应的针对性培养。大多数球队更愿意引进外援接应,进一步压缩了本土接应的成长空间。
接应位置的特殊要求让人才培养难度倍增。现代排球对接应的要求越来越高——既要有强攻能力突破僵局,又要有稳定的一传和防守能力,还要具备灵活多变的跑动进攻能力。这样全面的选手确实可遇不可求。
朱婷、袁心玥与国家队实战‘0’磨合,世锦赛传配效果并不会太好。”一位排球专家点出了更深层次的问题。即使有潜力新人,缺乏与主力阵容的长期磨合,也难以在国际大赛中发挥作用。
孤军奋战,龚翔宇的十年征程
从2016年里约奥运会的青涩小将,到如今2025年世锦赛的中国女排队魂,龚翔宇的十年坚守是中国女排这十年发展历程的缩影。
19岁初出茅庐时,她是队里的小妹妹,被大家亲切地称为“小宇”;29岁的今天,她已是队伍中经验最丰富的“龚翔宇队长”,带领着一支平均年龄不到22岁的年轻队伍征战世锦赛。
这十年间,她经历了里约奥运的巅峰荣耀,也承受了东京失利的沉重打击;她看着惠若琪、魏秋月等前辈退役,见证朱婷、张常宁等队友暂别国家队,迎来吴梦洁、庄宇珊、张籽萱等一批批新面孔。只有她,始终坚守在接应位置上,成为中国女排最稳定的支点。
如今,29岁的龚翔宇带着一身的伤病,依然要在8月22日开始的泰国世锦赛上扛起重任。中国女排与多米尼加、哥伦比亚、墨西哥同分在F组,小组赛将于8月23日、25日、27日分别迎战这三个对手。
前路漫漫,接应位置的未来何去何从
面对即将到来的世锦赛,中国女排的前景充满挑战。这支平均年龄不到22岁的年轻队伍,在短短一个月的实战磨合后,就要面对世锦赛这样的顶级赛事。
一支平均年龄不到22岁的球队,而且也仅有一个月左右的实战磨合,要想在世锦赛上取得太突出的成绩,这是不太可能的。”一位资深排球评论员如此分析道。显然,主教练赵勇的用意是继续练兵,锻炼新人,为明年亚锦赛锁定洛杉矶奥运会门票做准备。
但对于接应位置来说,问题依然严峻。29岁的龚翔宇不可能永远打下去,而杨舒茗、范泊宁、周页彤等年轻接应能否抓住有限的机会证明自己,将决定中国女排接应位置能否走出“十年孤独”的困境。
也许,我们需要改变培养模式,在联赛中给予年轻接应更多机会;也许,我们需要调整战术体系,不再过度依赖一个全能接应;也许,我们需要耐心等待,给杨舒茗等新人更多成长空间。
当中国女排踏上2025世锦赛征程时,龚翔宇将再次站在接应位置上,眼神坚定如初。十年间,她身边的队友换了一批又一批,只有她始终站在那里,像一座灯塔照亮着中国女排前进的方向。
场边的观众席上,一位白发苍苍的老球迷看着场上飞奔的6号身影,喃喃自语:“还记得十年前,那个扎着马尾辫的小姑娘吗?时间过得真快啊。”话语间,眼中泛起泪光。十年坚守,不是因为没有人才,而是因为龚翔宇这三个字,早已成为接应位置的代名词。
当新一代球员在场上拼搏时,我们不禁要问:下一个龚翔宇在哪里?或许,答案就在这代年轻球员的汗水中,在每一次训练后的加练中,在每一场比赛的历练中。女排精神,从不是一个人的坚守,而是一代代人的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