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告突然求和?律师曝3大绝招防被套路!90%的人第一步就踩坑
发布时间:2025-07-13 19:34 浏览量:2
一个电话,让原告损失30万!
"对方说'赔你20万私了',我当场答应,结果法官说我'放弃主张权利'!"
这是浙江王女士的真实经历。她在交通事故诉讼中,被告主动提出"私下解决",她因急于拿钱撤诉,却因未签订书面协议,被法院认定"双方达成和解",最终只拿到对方随意给的5万元。
数据触目惊心:据2025年最高法通报,超60%的庭外和解因程序瑕疵引发二次纠纷。今天,我们联合资深律师拆解被告求和的"3大陷阱",教你用法律武器守住权益!
陷阱1:冒充律师/法官施压
北京李律师曾代理一起借贷案:被告冒充法院工作人员,谎称"再不撤诉就冻结你账户",诱导原告签署"和解协议"。
应对绝招:
✅全程录音:接电话时直接说"我正在录音,请继续",保留原始载体(手机录音需导出备份)
✅核验身份:要求对方提供身份证号、律师执业证号(通过"全国律师执业诚信信息公示平台"查询)
✅固定证据:微信沟通时发送"请将方案以书面形式发送至我邮箱",纸质文件拍照并标注"收到原件"
法律条款:《民事诉讼法》第66条明确,视听资料、电子数据可作为证据,但需保证真实性。
陷阱2:口头画饼,事后反悔
上海张先生在离婚案中,被告承诺"房产过户后给你30万补偿",他撤诉后对方却以"感情破裂无义务支付"拒付。
律师支招:
⚠️不谈感情只谈条款:对方说"看在孩子份上让一步",回应"请明确补偿金额、支付时间及违约责任"
⚠️拒绝空白协议:曾有当事人签署"补偿款另行协商"的条款,被法院认定"约定不明"
⚠️设置履行保障:要求对方提供担保人、抵押物,或约定"逾期支付按LPR四倍计息"
真实案例:广州刘女士在和解协议中加入"若7日内不付款,协议自动失效",成功追回全部赔偿。
陷阱3:和解后被告玩消失
武汉陈女士签署和解协议后,被告以"资金周转困难"拖延半年,她因未申请法院确认协议效力,无法申请强制执行。
1️⃣24小时内报备法官:根据《民事诉讼法》第145条,向法院提交《和解情况说明》,法官会记录在案
2️⃣公证和解协议:花费500元做公证,赋予协议强制执行力(公证费由败诉方承担)
3️⃣设置分期监管:约定"每期付款后需提供银行流水",对方逾期立即申请恢复诉讼
数据说话:经法院确认的和解协议,自动履行率高达85%,而私下和解仅30%。
1. 是否签署书面协议并公证?
2. 是否约定违约责任及强制执行条款?
3. 是否在24小时内报备法院?
互动行动号召:
评论区留言"避坑",获取《和解协议模板》
投票:你认为被告求和最常用的套路是______?
结语:被告求和未必是"良心发现",更可能是"缓兵之计"。记住这3大绝招,既能把握调解机会,又能守住法律底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