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老师大胆讲真话:小学生是怎样开始厌学的?
发布时间:2024-11-03 09:42 浏览量:2
有很多一年级的孩子,上学不久后就产生了厌学情绪,哭闹着不愿意去学校。这是什么原因呢?一位一年级的老师勇敢地说明了真实的情况。
从踏入校园的那一刻,孩子们就像被套上了无形的枷锁。学校的校规、班级的班规如同一座座大山压来,入学的前一两个星期,知识的传授寥寥无几,更多的是纪律的强调。孩子们被要求像小木偶一样,端正地坐在教室里,身子挺直,双手平放桌面,每一个动作都要符合标准。这种长时间的、近乎苛刻的坐姿训练,让孩子们稚嫩的身体承受着巨大的压力。每一节课,他们都要努力维持这种姿势,稍一动弹,批评的声音便如利箭般射来,甚至可能遭遇惩罚或变相体罚。孩子们就像被束缚了手脚只有服从与端正,没有半点自由。
纪律的束缚并未就此停止,而是延伸到了课堂的每一个细节。上课期间,孩子们被禁止讲话、喝水、随意活动,甚至在老师没有指令的情况下拿笔、翻书都是不被允许的。他们就像被装进了一个无形的笼子里,原本活跃的天性被无情地压抑。对于这些六七岁的孩子来说,这无疑是一种煎熬。他们不理解为什么在这个被称为“学校”的地方,连最基本的自由都没有。
安全问题本是重中之重,但在实施过程中却变了味。教师的安全意识极高,因为一旦出现安全问题,教师的责任会非常大。不但家长会责怪老师,就连学校也会让教师担责。下课后甚至教师不能回办公室,也会在教室和操场对学生进行安全监管。学生很少能在下课时间去操场活动,即使去操场活动也有网格化管理。因为一年级和高年级的学生共用操场,一年级学生体型小、自我保护能力弱,容易在玩耍中被碰撞而受伤。于是课间被大大地压缩,孩子们要么困在教室里,要么只能在自己的座位上休息。这种做法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安全,但严重剥夺了孩子们释放活力的机会,他们像被囚禁的小鸟,失去了自由翱翔的天空。
教师之所以这么苛刻地要求孩子,主要是教学成绩的逼迫。上课严格,作业越来越多,都是有利于提高教师成绩的。学生可以不排名不要成绩,但是教师既要教学成绩,还要排名,如果教学成绩不佳,会严重影响他们的评职、评模、晋升、评优等。如果教学成绩不佳,教师还会被学校各种批评、区别对待。如此的情况下,压力传导下来,教师肯定会对学习不好的学生区别对待、批评甚至是惩罚。
课程内容的设置和教学进度也给一年级学生带来了沉重的负担。他们刚从幼儿园过渡而来,知识基础参差不齐。一年级的教学内容对于部分孩子来说过于深奥,难以理解和接受,但老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只能按照既定的进度推进。孩子们在努力追赶的过程中,感到力不从心,疲惫不堪。而且,在校时间漫长,从早晨七点半到下午四点半,除了短暂的午餐时间,大部分时间都在上课。长时间的久坐让孩子们身体不适,而课间休息又无法充分放松,上厕所都要经历拥挤的困扰,憋屎憋尿成了常事。
考试和作业则是压在孩子们身上的另一座大山。一年级就有大量的作业,各种自测、期中考试、期末考试纷至沓来。老师和家长对成绩的高要求,让孩子们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每次考试都被要求奔着满分去,这对于心智尚未成熟的一年级学生来说,如同一个遥不可及的目标。在这种高压环境下,学习不再是一件有趣的事情,而是一种痛苦的惩罚。学校,这个原本应该充满欢乐和探索的地方,变成了孩子们厌恶的对象。
长此以往,孩子们的心理和身体负担日益加重,厌学、厌校的情绪逐渐滋生。他们不再期待上学,对知识的渴望也被磨灭。我们必须重视这些问题,重新审视一年级的教育模式,让孩子们重新找回对学习和学校的热爱,让一年级真正成为他们梦想起航的地方,而不是噩梦的开端。